廣告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漢能事件讓光伏業黯淡?(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即時頭條】漢能事件讓光伏業黯淡?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股價在香港市場的暴跌,不禁引發整箇中國太陽能發電市場是否會受此牽連的疑問。
漢能股價週三暴跌47%後停牌,公司市值在不到半個小時內被抹去了190億美元。在此次崩盤之前,漢能的最高估值達到3000億港元(390億美元)以上,超過日本的索尼公司。
以下幾點值得人們深思:
1. 太陽能市場看上去很美
彭博彙編的資料顯示,光伏面板產量今年料將增長近三分之一。
雖然過去幾年供過於求導致面板價格大跌,但由於太陽能技術在許多領域有能力和化石燃料硬碰硬地競爭,光伏的需求出現了飆升。
中國是全球最火爆的太陽能市場之一,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在33吉瓦,而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100吉瓦。中國國家能源局4月份時表示,僅在第一季度就實現新增光伏發電併網裝機容量5吉瓦。這相當於法國的全部太陽能供電量。
日本則是另一片溫床。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日本一直是全世界對清潔能源實施最慷慨激勵的國家,預計2015年將新增光伏發電約11吉瓦。
2. 導致漢能股價暴跌的因素仍未可知
香港上市的漢能股價暴跌,成因仍然是個謎。漢能週三通過香港聯交所釋出了幾份公告。第一份要求暫停股票交易。第二份補充稱股票短暫停牌,「以待刊載有內幕訊息之公佈」。週四,母公司漢能控股在官方網站上表示公司經營正常,卻沒有提及股價的暴跌。
去年12月曾委婉地質疑漢能「是否真的有那麼好」的里昂證券駐香港分析師楊立志週三在電郵中懷疑,漢能股價下跌是否與英利綠色能源控股公司有某種程度的關係。英利是中國第二大的太陽能面板製造商,該公司對自身財務健康提出疑慮後,5月19日其美國存託憑證在紐約創下逾7周以來最大跌幅。
楊立志在電郵中表示,除兩家公司同處太陽能產業以外,漢能與英利的聯繫微乎其微。英利採用的技術與業界廣為採用的不同。
漢能提交的公告顯示,公司有去年年底約16億美元的短期貸款,長期債務為4.6億美元。自2011年第2季度以來,公司從未盈利。
3. 漢能擁有太陽能產品以外的其它業務
漢能控股集團由李河君於1994年創立。公司首個水電項目是位於廣東省東江流域的木京水電站,於2000年8月開工建設。
公司網站顯示,目前漢能水電權益總裝機量超過600萬千瓦,足夠供應中國650萬戶家庭;風電總裝機量131兆瓦。漢能沒有披露這些業務的盈利狀況,因為它們不歸屬於上市公司。
4.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利基產品
漢能的薄膜技術並未得到廣泛應用。目前超過四分之三的太陽能面板都是基於晶矽技術,例如英利出售的產品。
總部設在倫敦的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稱,2014年全球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為45吉瓦。其中大部分(約42吉瓦)都採用的是晶矽太陽能技術。薄膜技術佔了其餘的3吉瓦。
未來幾年估計也不會有什麼變化。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到2017年,每年光伏模組的產量相當於約為70吉瓦裝機容量。其中超過95%的模組將基於晶矽技術,剩下的市場份額將由薄膜矽和非晶矽薄膜瓜分。
5. 漢能和英利的問題或只是個別公司的問題
在漢能週三暴跌很早之前,公司的市值飆升就引起了憂慮。除了楊立志在12月份的報告之外,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數篇文章調查這家太陽能面板生產商公佈的銷售、股票的交易模式和借貸情況。
漢能薄膜發電在3月份釋出聲明,稱公司不知悉有任何人在操縱其股票,其中身價億萬的董事局主席。
英利則是另外一種情況。
「這家公司的出名之處在於,生產基地成本非常低廉,而且遠離主要城市,願意犧牲毛利來換取銷量,」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光伏產業首席分析師Jenny Chase談到英利時說,「這使得項目開發商非常青睞這家公司,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顯然因此受到了影響。」
Chase的觀點得到了其他分析師的認同。里昂證券的楊立志表示,英利在2006年和2007年過分擴張並大幅舉債後,一直都沒有能夠恢復過來。(記者:Iain Wilson)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