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別再忽視「製造管理」(司徒達賢)

別再忽視「製造管理」


2015-04-29 天下雜誌 571期作者:司徒達賢
人們重視品牌行銷、研發創新、電商經營,卻忽略製造業的核心——製造。台灣的實務經驗與智慧,若不重視,將逐漸失傳。
在人類經濟活動上,製造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他重要產業如金融服務業、商業服務業、運輸通訊等,在本質上也大部份在支援或配合製造業。而且更初級的產業,如農林漁礦,其產出也多半需要經過製造,才能滿足人類需要。
而在製造業的價值活動中,近年來較受重視的是品牌行銷、研發創新、物流配送、通路管理、電商經營等,對製造業的核心——製造,則相對討論較少。
我對「製造」與「製造管理」有幾個想法:
第一,如前文所述,製造業中的製造活動,應屬於經濟活動「核心的核心」,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很高;而且成本、品質、交貨、創新等可能創造競爭優勢的指標,也都必須經過良好的製造才能實現,因此製造與製造管理,是創造差異化及競爭力不可或缺的部份。
第二,過去台灣的製造能力相當領先。
二十幾年來,許多企業將製造工作外移,外移後其生產規模呈現十倍或百倍的成長;同時在面對高度不確定性之下(包括海外工廠所在地的種種不確定性,以及國外品牌大廠的苛刻要求),逐漸發展出品質與效率能夠兼顧的大規模製造能力,以及大規模製造必須依賴的製造管理方法。
管理智慧從經驗而生
這些大型工廠的製造管理方法,既非全盤師法自美、日各國,更不是來自學術界的學理,甚至也與工業工程或ISO 9000等頗不相同,而是台商們為了求生存,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困知勉行」所產生的管理智慧。
然而,這些寶貴的製造經驗與智慧,近年來卻因為產業轉型或後繼無人,而被逐漸淡忘、甚至在我們的下一代中有失傳的可能。
第三,對製造有實務經驗的企業界人士,往往不長於將自己零散的經驗,整理成有系統的文字。
學術界對產業的製造技術多半相當隔閡,「下工廠」的體驗遠不如訪問企業家、觀察消費行為、用統計方法分析問卷,或構思數理模式來得輕鬆愉快,因此學術界的研究與教學,自然與製造或製造管理漸行漸遠。
台灣未來產業發展藍圖中,製造業及製造活動不可能缺席,在此關鍵時刻,我們應及時將過去幾十年的製造管理經驗,有系統地整理出來,才能有效傳承並發揚光大。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