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Dear 柯P (2):台北市博物館;設計之都、《台北市政日報》




Dear 柯P :
台北市需要有自己城市發展的博物館。參考下述:

      • Image result for museum of london
    1. Map of museum of london
  1. Museum of London
    Museum in London, England
  2. The Museum of London documents the history of London from prehistoric to modern times. The museum is located on London Wall, close to the Barbican Centre as part of the striking Barbican complex of ... Wikipedia
  3. Address150 London Wall, London EC2Y 5HN, United Kingdom
  4. Opened1976
  5. Official nameMuseum of London

http://www.museumoflondon.org.uk/london-wall/


  1. Museum of London -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museumoflondon

    The Museum of London tells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ity and its people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across two fantastic venues.


倫敦 Design Museum 要從原本小巧的空間,搬往 3 倍大的新家了!
還記得日前傳出建築師 Zaha Hadid,買下 Design Museum 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空間,且將用來舉辦建築展覽嗎?那麼,Design Museum 下一步將往何處去呢?原來,Design Museum 早已相中位於倫敦肯辛頓區的英聯邦學院,這棟已廢棄 10 多年的建築,原本可是座地標性建築,獨特的雙橢圓拋物線屋頂,在落成之時帶來視覺外觀的震撼,而內部寬闊的空間,則適合用來舉辦各類展覽。
Design Museum 的進駐讓這棟老舊建築有了重生的機會,連帶周遭環境也逐步發展,像是 Rem Koolhaas 著手參與附近的住宅案、公園規劃等,相信不久的未來此區將更加蓬勃熱鬧。好奇 Design Museum 新館的樣貌嗎?讓我們飛往倫敦探個究竟吧 http://goo.gl/zHC968


新年之初,MOT/TIMES 要跟設計迷們報告個好消息,那就是小巧的倫敦...
MOTTIMES.COM





Dear 柯P

您一上任,希望各單位重新撿討報紙的訂閱。據說,結果每年省千來萬元。人民叫好;市政府說,有某單位會為大家匯報消息.....

我要建議:台北市政府必須網路發行諸如《台北市政日報》(周日五天,周末偶而可加發)給數萬員工和媒體等 (請不要用Line傳送)。

我80年代,1988年加入某外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在自家的網路,全球發行諸如《xx公司日報》。我認為台北市的規模和業務範圍,都遠比那家公司大、偉大,而現在是2015年,更應該讓市民和所有利害關係人讀《台北市政日報》

補充:台北市市政府有epaper:不過這是內部說法,不如某報派12位記者跑市政新聞:
市長的話:
http://epaper.taipei.gov.tw/…/epaper…/511411264971/index.htm
----

Dear 柯P:
王先生的這篇,並不是第一篇揭露設計之都的"文化騙局"文章。當時,造訪過這單位網站的人都知道,只有郝市長這種"想(出名)想瘋了"的團隊,才會加入這場類似"太極雙星"的局。
如今,生米似乎已煮成熟飯了;錢都繳了。您可以突破的是:採取"假戲真做"方式,以土法方式 (您的都更海選10位年輕建築師等方式),行銷台北/台灣的"設計" (都市行銷奧美等公司不是高手,您的團隊說不定可自創品牌......)。
台北市有錢,浪費近億元修改一游泳池都面不改色,你或許可憑"常識"造一設計之都---從你的政權開始的50年宏圖等您開創。
我從70年代末起,就很重視英國的設計單位Design Council的發展。所以從今年起的"漢清講堂" (YouTube),也會開始建設"設計之都"的一草一木。這是民間的自發力量。





Hsin Kong Wang 王行恭寫了篇新的網誌文章: 設計之都該怎麼做?

設計之都該怎麼做?


這是柯P市長6日在市政會議下得題目,因為前市府承辦單位似乎並未將相關業務移交清楚,而且前主管跳下自顧自的當起執行長,也有點怪異。這個爛山芋為什麼還斂在懷裡,不趕快拋出去?莫非?戲都散場了,龍套還捨不得下來。




要弄清楚什麼是所謂的“設計之都”其實並不難,上他們的官網:www.worlddesigncapital.com一目瞭然。由主旨、目的、到收費標準,洋洋灑灑不及一千字;沒有幾張有意義的圖片中,我們熟悉的臺灣臉孔就出現三張,僅次於主辦單位的所謂“主席”的照片量。


設計之都是ICSID(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舉辦的利己利人活動(event),當然文章誰都會作,但用英文洋洋大書,弄個牌子讓你爽掛2年,但得交付60萬加幣Licensing fee,這個點子只有洋大人弄得出來,也只有我們這種挾洋自重的奴性,見了洋大人就自矮三寸,才會花傻錢不分青紅皂白的跟著節拍跳舞。




其實台北什麼都不怕,只怕2016設計之都和2017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這2個大坑。前者該繳的、該花的都花了,只要弄清楚還有哪些承諾的項目該做,誠懇無欺、按部就班的完成即可。後者則更是個大錢坑,12天的賽程、場地、食宿在何方都尚空白一片。天吶。2017。




「斯斯有2種⋯⋯。」設計之都也像這支知名廣告一樣有2種。這有如名稱類似的藥物,拉丁原名不同,但中譯卻雷同。也許一個是救命仙丹,一是致命之毒,誤食雖不致猝死,但身心受害在所難免。當務之急就是要認清設計之都的本質、企圖,不是前人留下的都是仙丹,這是台北市民都應關心的切身事務,更要瞭解這一帖良藥,為什麼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只有台北買單,而且所費不貲。



台北,甚至全台灣的設計產值,拼不過一個30多年前鄧小平南巡,在廣東海邊尿尿的小漁村。時也、勢也,怨不得我們祖上選的海島太小。1987年Antwerp六位藝術學校的前後期畢業生,把內衣外穿、車線外露、不對稱剪裁的解構手段當作時尚,在倫敦推向國際,沒幾年就征服全世界。把安特衛普這個我們地理課本上都不熟悉的海港城市,推向國際時尚設計之都。有什麼辦法把感情、文化和在地創造力緊密結合,這才是台北對設計產業的定位和引以為師的吧。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