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蘋論:太陽花學運的成敗

蘋論:太陽花學運的成敗

 
太陽花學運周年,這兩天意見領袖們呈現出很多正反兩面的反省。正面意見肯定學運,給年輕人嘉勉增光;反面看法則批判學運是非法活動,不值得肯定。
坦率地看,太陽花運動確實有成就,其外溢效應包括去年11/29選舉的大變天。但也沒有如某些人所說的那麼偉大。事實是花了24天的時間和資源,政府按照對學運的承諾所制定的政策及效果,並不成比例。換句話說,與太陽花的訴求相比,政府做得太少。因此從結果論來看,太陽花學運並沒想像的那麼成功。
很多所謂的學運成就,其實是抽象的,例如:公民意識覺醒、分配正義被關注、世代正義的呼籲、公民抵抗權等。這些概念是否成功轉碼為社會現實與政策,目前還沒有證據。時間會強固這些概念還是沖淡與稀釋這些概念,仍未可知。所以,改革尚未成功,同學仍須努力。
政府在政策上回應了低薪資、高失業、長工時、買不起房子的學運訴求,包括推動加薪四法、調升基本工資、房地合一稅、興建社會住宅、全面實施周休二日、推動派遣立法等。
但是,學運最關注的是兩岸黑箱作業,因此要求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然後再逐條表決服貿與貨貿。這些訴求政府以拖待變,毫無進展。
因此前天的上千人重返立法院現場,綜合各公民團體的訴求包括:1,監督條例要確實,明文規定總統大選後的過渡期,政府不得與中國簽任何協議;2,憲政改革要啟動(修憲),於2018年以前交付公民複決;3,貨貿談判要停止,不可偷渡服貿;4,立法院要正視「補正《公投法》,修改《選罷法》」訴求。這些訴求一年來沒得到政府回應,也沒制定啟動時程,是太陽花最大的失敗。 

年輕人更關心國是

學運的成就是:1,公民及公民團體的大量出現,源自於學運的啟蒙,對台灣社會已做出重大的改變;2,青年和學生發現了自己的力量,產生可以改變社會的自信;3,學運撐開政治空隙,讓第三勢力有了踏腳石;4,由此產生的本土認同更為堅固;5,關心國是的年輕人變多了,投票率也提高不少,一改以往年輕人的政治冷漠。這些成就是暫時的還是長遠的,要看後繼的社運發展而定。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