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S比GMP嚴 24藥廠關廠
推動多年
衛福部為提升國內製藥品質,2010年起推動優良製造標準(GMP)藥廠通過「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認證制度,規定藥廠買進每批原料都須逐桶檢驗,癌症藥等具細胞毒性的藥品須獨立廠房生產,且上市藥品每年要逐項抽驗;因所要求的原料品質、安全、藥效規格都比GMP高,今年強制上路時,最高峰曾有逾3成1藥廠被迫停產。
食藥署指,去年底新認證制度強制上路前,高達47家藥廠因無法通過認證停產,截至上周已有9家改善通過、14家申請中、24家關廠,總計已通過認證的藥廠有112家。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長李志恒說,製藥品質升級是國際潮流,但食藥署應加強溝通,讓民眾理解這波缺藥原因。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PIC/S認證已經推動多年,未達標準的藥廠本該退場,基層藥師也應加強宣導,民眾買藥更應該改變「俗擱大碗」舊觀念,因若使用藥效較差或有副作用的藥物,恐花更多錢就醫。
食藥署簡任技正祁若鳳坦言,藥廠須投入更多成本才能通過新認證,藥價相對較貴,但若民眾能認同用藥品質提高,銷量變大後價格或有調降空間。
◎記者蔡明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