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馬英九全募兵制一意孤行令人不解(蘇紫雲)

馬英九一意孤行令人不解(蘇紫雲)

以台灣人口規模、高齡化的趨勢,馬總統的全募兵制想法無異空中樓閣,跳票勢不可免,監察院「募兵制專案報告」也早指出,歷任的6任國防部長、總長都質疑全募兵制可行性,馬總統一意孤行令人不解。國防部本於專業決定「延後實施」的勇氣值得肯定。
事實上,需先區分軍士官「志願役」、以及「志願士兵」,軍士官屬管理階層,招募相對順利,但各國志願士兵達成率都在人口數千分之2徘徊,以台灣人口出生率預估,至2019年時,每年可徵役男將不足10萬人,募兵來源根本無法滿足部隊所需,且國防預算的人力維持費已將近6成左右,全募兵制勢必使國防預算崩盤。
台灣所需的兵力規模,需以「威脅來源」評估。以國防部估算共軍對台兵力投射能力41萬的最大值為計算依據,若加上共軍近年的「國防動員艦」(也就是目前兩岸間航行、具「車上車下」能力的ro-ro客滾輪,可裝載裝甲師在台灣港口直接下卸),則共軍對台攻擊兵力約為30個步兵師、4個裝甲師,總兵力約在45萬人之譜。

相對的,參考美軍的「戰力淨數值」換算,以裝甲步兵相對戰力1:5換算 台灣至少需保有9萬人規模的裝甲步兵(約20個壯步、裝甲旅級單位)。因此合理的兵力結構,陸軍所需的實際兵力規模就是本島的7.75萬、外島的1.5萬,合計為9.25萬。而海空軍各維持5萬人規模不再減少,則台灣常備戰鬥單位的最小規模為19.25萬人。
但如同前文所提,台灣每年可徵役男僅約10萬人,仍無法有效滿足兵力以及訓練所需,因此參考美國國民兵制,建立「改良志願役」勢在必行。具體作法就是建立「半志願役」制度,讓對軍事有興趣的公民可以兼顧軍事與民間工作與生活,也就是志願預備役者每月隔周末共2天集訓,一年一次年度演習或作戰訓練。集訓期間以職業軍人待遇支予日薪,戰時召集。如此可維持一支嫻熟戰技的預備戰力,且可維持最小的成本。
此外,也可考慮擴大女性的作戰參與。女性對國防貢獻極大,一統計全球有66個國家任用女兵,美前國防部長錢尼更讚揚,「沒有女性軍人,無法打贏波灣戰爭。」國軍也應善用女力資源,充實國防人力。
除了以往強調的精兵外,組織的運作更需精簡,也就是簡政。簡化業務、參謀作業流程、充分授權,如此才能強化效率,並使專業參謀將精力用於作戰思考。惟有「改良募兵制」、「精兵簡政」兩大方向,才有機會使台灣以有限資源達成最大的防衛戰力。 
淡江大學整戰中心執行長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