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事 實上,華碩以「務實」的態度為出發點,由主機板、筆記型電腦等逐漸建構出龐大的華碩電子帝國,在創業18年後的今天,全年合併營收將挑戰7500億元,較 當初創業初期的實績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回溯18年前,4位宏碁工程師童子賢、廖敏雄、徐世昌、謝瑋琦決定跳脫宏碁自立門戶,創立了華碩的前身。4年後,施崇棠加入華碩並成為董事長,帶領舊華碩 以主機板為主力,開創出另一番事業版圖,營業額也從當初的2.3億大增至今年挑戰7500億,成為台灣僅次於鴻海的第二大電子帝國。
施崇棠指出,華碩當年在推展巨獅策略,有其時空背景因素。2001年的華碩處於獲利最高峰,然而2002年卻驟降40%。由於具有深切的危機意識,加上 PC產業因標準化而導致競爭更加劇烈,因此施崇棠體認為唯有像巨獅般在叢林的食物鏈中位處高階,方能力於不敗之地,因而積極推行此策略。
華碩的巨獅策略,是以華碩為中心進行價值工程,並擴大代工、品牌的接單及生產能量,遠遠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再以各個零部件成立巨獅群,總合發揮整體綜效,使得在整體競爭優勢持續強化下,帶動營運表現的進一步成長。而現在,華碩更要進一步發揮推動巨獅平方策略。
施崇棠表示,由於品牌、代工的價值溪流不同,如果G代表大量、L代表創新,品牌無時無刻都要創新,因此是GL(平方),而代工則是G(平方)L,是要拼量 拼規模的。在此原則之下,華碩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分家計畫,未來華碩將切分品牌為主的華碩、與代工為主的和碩與永碩三大塊。
施崇棠認為,華碩轉型從巨獅到巨獅平方,代表華碩進行再造工程,也意味著華碩將邁入另一個階段性的成長。由於明年起華碩品牌與代工將正式分家,市場預期在品牌、代工效益各自顯現下,內部又有整合性的綜效持續發揮,將使華碩的電子版圖規模呈現跳躍式的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