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中國高鐵製造業的崛起及"引進、消化、吸收"的外國新技術

......事實上,美中雙方對何為"強制"、何為"自願"轉讓的定義,存在著不小的分歧。不論是剛剛生效的中國《外商投資法》,還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簽署的《議定書》,都只是承諾"不以行政手段強制技術轉讓"。至於具體的中國企業在與外國企業進行合資談判或者交易談判時將技術轉讓作為前提條件,中國的現行法規則沒有作出規定。而美國政府、美國商界代表,在當前的貿易爭端中,往往以這些案例為依據指責中國的強制技術轉讓行徑。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近年來有所放寬,中國的不少行業依然沒有向外商完全開放,而是要求外企必須與本土企業進行合資,且外資佔股比例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對外方合作夥伴提出技術轉讓要求的中國企業,往往是國資企業。
同時,行政部門直接出面要求外企"以技術換市場"的案例也並非沒有。中國高鐵製造業的崛起就是其中的典型。2004年,中國首次進行高鐵列車採購招標時,當時的鐵道部就在招標中明確寫道"外方關鍵技術必須轉讓、價格必須優惠、必須使用中國品牌(即外企必須與中國本土廠商合作)" 。西門子、阿爾斯通、川崎等外國廠商還不被允許直接與當時的南車、北車等本土企業洽談,只能與中國鐵道部的代表進行談判。覬覦巨大中國市場的外國廠商,最終紛紛接受了中方的條件,與中國廠商合作生產,並且將眾多相關技術轉讓。而南車、北車以及後來的中車集團,則憑藉自身原有的研發能力以及"引進、消化、吸收"的外國新技術,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發,實現了中國政府要求的"跨越式發展" 。
2010年前後,中國官方媒體在讚揚這一發展進程時,絲毫不諱言"鐵道部堅持原則"。目前,中國高鐵製造業已在全球市場上成為了阿爾斯通等老牌西方廠商的最強勁對手。

  • 中国官方媒体近日则高调刊发评论,称西方企业转让技术都是自愿的,中方从未强迫。但是,行政部门直接出面要求外企"以技术换市场"的案例也并非没有。中国高铁制造业的崛起就是典型。
    回應
  • 中國官方媒體近日高調刊發評論,稱西方企業轉讓技術都是自願的,中方從未強迫。但是,中國行政部門直接出面要求外企"以技術換市場"的案例也並非沒有。中國高鐵製造業的崛起就是典型。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