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WSJ 深度報道: 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的壓力增大;新北京-莫斯科軸心浮出水面;中國國企如何擠壓民企?



WSJ 深度/獨家報道

1月30日,中美貿易談判團在華盛頓會面。據了解談判的人士稱,中方並沒有提出多少新的主張,只是重申了早前對開放市場的承諾。 圖片來源:JIM WATSON/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隨著中美兩國達成重要貿易協議的最後期限臨近,一些擔心談判失敗會對經濟和市場造成影響的美國商界高層正推動雙方做出妥協。
白宮談判代表準備本週在北京與中方代表會晤,努力達成一項全面協議。川普堅稱,該協議要包括對中國經濟進行深層次結構性改革的內容。但經過數月的談判,美國和中國在一些重要議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美國將從下月開始施以新的貿易懲罰措施,可能讓中國付出數十億美元的代價。
與此同時,包括黑石集團首席執行長蘇世民和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內的商界領袖也在敦促中國高級官員向美國談判人員做出足夠的讓步,讓川普能夠宣告勝利。這些讓步包括如果中國兌現不了承諾,美國可以以某種方式執行協議。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和財長梅努欽將牽頭下週的談判,但他們缺乏達成全面協議的必要條件。中美雙方還沒有一份協議草案來明確他們在哪些方面已達成一致,在哪些方面仍存在分歧。川普已表示,他不大可能同意在3月1日達成最終妥協的截止日期前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3年莫斯科,習近平和普丁會面握手,這是習近平上任後的首次出國訪問。 圖片來源:SERGEI ILNITSKY/GETTY IMAGES
1956年當印尼總統蘇加諾問起中國的經濟時,毛澤東直言不諱地說,中國依然是一個貧困的農業國家,除了「一些蘋果、花生、豬鬃和大豆以外」沒有什麼可以出口。
毛澤東的謙虛表象之下則暗藏著他對於工業化的極度渴望,尤其是出於軍事目的的工業化,他希望當時的蘇聯能夠幫助他實現這個目標。北京方面經常稱莫斯科為強大的「老大哥」,當時兩國之間的權勢等級一目了然。1949年登上權力舞臺幾個月之後,毛澤東在莫斯科郊外一棟破舊的別墅度過了有失臉面的幾週,他的活動受到限制,當他迫切要求與斯大林會面時被當做臣屬對待。
上世紀50年代莫斯科將中國視為新的從屬國,並向中國派去了數千名蘇聯工程師和工人,以及數車皮製造設備。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兩個共產主義政權關係破裂時,蘇聯已經在全中國建立起了工業廠房網絡,令中國擁有了生產飛機、坦克和輪船的能力。莫斯科甚至還向北京提供了核武器技術。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風水輪流轉,將美國視為共同的對手讓兩個國家建立起新的紐帶,但這一次,扮演老大哥角色的換成了中國。
2018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 圖片來源:JASON LEE/REUTERS
中國國有企業雖然效率低下,卻表現出掠奪行為,這不僅讓中國的政策製定者感到擔憂,也讓美國的貿易談判團隊頭疼。對這兩個經濟體而言,翦去國企羽翼均能帶來益處。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並不確信進行深入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與此同時,中國民營部門受到的衝擊,即經濟學家所稱的“擠出效應”,卻變得日益明顯。
中國企業之所以經常無視國際規則,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的規章制度令民企日子艱難。有時出於生存需要,企業不得不走監管捷徑,而地方官員對此也通常許可。這就是為什麼在堅持集權理念的習近平治下,中央政府的權力再集中對民企衝擊如此之大:允許地方“試驗”的空間已然消失,尤其是在解決國有銀行系統僵化這個問題上。
有政府背景的企業不僅在獲得銀行融資上享有優勢,還憑藉支配性的市場地位,拒絕及時支付貨款,擠壓民企供貨商。民營企業受到了融資難和收入疲軟的雙重打擊,這可能是去年民營企業股權質押貸款激增背後的一大驅動因素。
编辑:黄若鸿 ruohong.huang@dowjones.com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