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Jack Ma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會面;美國律所訴阿里巴巴勝算幾何?阿里巴巴打假誠意足? 阿里巴巴稱要向中國政府監管部門的"賣假貨"白皮書提告


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董事局主席馬云(Jack Ma)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簡稱: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會面,承諾將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配合,打擊電子商務領域存在的假冒偽劣問題。

質檢總局周二在其網站發布公告稱,馬云和支樹平在周一會面,馬云表示,阿里巴巴將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能力的優勢,及時為監管部門提供有關信息幫助打假。公告并未就此進行詳述。

阿里巴巴的一位發言人稱,她不會立即置評。

公告稱,支樹平表示,阿里巴巴作為全球電子商務著名品牌,關乎中國企業的形象,關乎中國產品乃至中國制造的形象。

支樹平贊成阿里巴巴主動尋求各方面支持合作。

在此次會面之前,阿里巴巴和另一個政府機構在上月底就銷售假貨和該公司網絡平台存在的其他問題產生了爭議。此次爭議導致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的股票大跌4.4%。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在當周會見了馬云,雙方同意聯手打擊假貨,加強對消費者網上權益的保護。

Gillian Wong


阿里巴巴高管抗議政府指控



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稱,第四財政季度收入增加40%,移動用戶數量繼續大幅攀升。

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周四公布的收入增長情況不盡人意,同時一位公司高管就中國政府針對阿里巴巴打擊假冒產品不力的指控進行了辯護。

阿里巴巴稱,中國零售市場收入增速落后于總業務量的增速。

中國政府監管部門周三指責阿里巴巴未能在旗下網站打擊假貨、腐敗和其他非法活動,目前阿里巴巴正在就這一指控為自己辯護。

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Joseph Tsai)在周四的電話會議上稱,這些指控“太不公平了”。

蔡崇信稱,阿里巴巴對此表示強烈抗議,準備提起申訴。蔡崇信稱,過去兩年來,公司在打擊假貨、保護消費者方面的投入超過人民幣10億元(合1.6億美元)。

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簡稱:工商總局)週三在其網站發佈白皮書,披露去年7月份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團隊與政府官員召開的座談會情況。蔡崇信說,在工商總局的白皮書公佈之前阿里巴巴並沒有見過這份報告。他說,7月份的會議就和其他與監管方的正常會議沒有區別。

白皮書還稱,為了不影響阿里巴巴去年9月份在美國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工商總局推遲了該報告的發佈。阿里巴巴IPO籌資250億美元,規模為全球最大。

蔡崇信說,他想要徹底說明的是,阿里巴巴從未要求工商總局推遲任何報告的發佈。

週四,工商總局網站上的白皮書“消失”了。工商總局的一位媒體代表稱不知道原因。

Juro Osawa

*****

2015年 01月 29日 17:40

阿里巴巴打假誠意足么?

里巴巴與中國政府的高調對峙引發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阿里巴巴有足夠努力地打擊其網絡交易平台上的假貨么?還是僅僅在試圖應付顧客和品牌商的投訴?

在中國政府周三指控這家電子商務巨頭未采取足夠措施打擊在其網站上銷售的冒牌商品后,一些咨詢顧問也就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各抒己見。

NetNames產品總監辛普森(Haydn Simpson)稱,該公司已經注意到,阿里巴巴網站上的疑似假貨近年來并未有明顯減少。NetNames是為各大品牌追蹤假貨的公司。

另一個假貨追蹤公司Brandstrike也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最近有所改善。

Brandstrike首席執行長克羅克(Damian Croker)稱,除非阿里巴巴改變針對賣家的政策,否則這個問題不太可能改善。

阿里巴巴曾表示,其對自己平台上的冒牌貨執行“零容忍政策”,每年都要花掉逾人民幣1億元(約合1,610萬美元)來打擊假貨,尤其是其最大購物網站淘寶(Taobao)上的假貨。這家電商巨頭的打假員工團隊規模超過了2,000人,而且計劃今年再增加200人。

阿里巴巴發言人表示,公司去年從平台上刪除600萬條侵權商品的鏈接,對13.1萬涉嫌售假賣家做了處罰,配合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辦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

克羅克稱,阿里巴巴在打擊假冒商品方面能做得更多。

比如阿里巴巴的專有舉報系統,克羅克和其他顧問抱怨在輸入疑似假冒商品信息時不得不采用手動輸入。他表示,其他電商網站則方便快捷得多,賣家可以利用品牌保護公司軟件生成的消息通知阿里巴巴。

克羅克稱,阿里巴巴的相關程序非常耗時,監控和舉報平台上的疑似假冒產品難度更大。

他還稱,在允許第三方賣家大量銷售商品前,必須要求他們向品牌確認自己所售商品是正品。

克羅克稱,這很快就能解決一大部分問題。

Kathy Chu




度分析


美國律所訴阿裡巴巴勝算幾何?


律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對阿裡巴巴提起集體訴訟,指控該公司未披露在去年9月上市前與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的會面。

律師們稱,這家律所打贏官司的可能性較小,並且可能是理論上的,因為阿裡巴巴在風險披露文件中已明確指出,執行美國法院對該公司判決存在障礙。Robbins Geller未回復置評請求。

工商總局於1月28日發布了一份白皮書,指出阿裡巴巴存在允許旗下平台銷售假貨以及收受賄賂等不當行為。白皮書還表示,為了不影響阿裡巴巴去年9月份的IPO,工商總局推遲發布了這份報告。証券法專家們認為這種形式的監管表達不同尋常。律所Pierce Atwood LLP合伙人及証券法律師斯蒂爾(Jack Steele)說,基本上承認為了不影響公司上市而推遲發布報告,從一個監管者口中聽到這種表態非常罕見

對於這份報告發布的時點,律所Milberg LLP律師拉多(Andrei Rado)表示,報告涉及的事實是可疑的。

工商總局隨後從網站撤掉了這份白皮書,沒有給出理由,甚至還否認這是一份白皮書。但在工商總局公布報告的當天,阿裡巴巴的股價已經下跌逾4%,第二天在公布了令人失望的盈利報告後,該公司股價又下跌近9%。

証券法要求對重大信息予以披露。拉多說,檢驗投資者是否關心某事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在這件事披露後股價是否下跌,如果下跌,就表明這事對投資者有一定的重要性。

在責任判定方面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阿裡巴巴的IPO團隊是否知道些什麼以及什麼時候知道的律師事務所Pierce Atwood LLP的合伙人兼証券律師斯蒂爾(Jack Steele)說,要想成功索賠,就要証明他們知道即將發布一份報告。

阿裡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否認知道此事,他在1月29日的一份聲明中稱:“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份“白皮書”的時間,是昨天當工商總局把“白皮書”刊登在其網站上的時候……我們在此清楚地告訴各位,阿裡巴巴並沒有要求工商總局延遲公布任何報告。”阿裡巴巴的發言人說,除了已經發布的公開聲明外,沒有更多情況需要說明。

一位要求匿名的接近阿裡巴巴的律師說,與工商總局的討論是否應該作為風險因素明確提及是可以商榷的,但他指出,在風險因素的界定方面,律師和高管有很大的裁量余地。

斯蒂爾指出,阿裡巴巴IPO之前進行的風險披露非常全面工商總局後來在白皮書中提出的擔憂也有提及,包括賄賂行為,風險披露甚至表示阿裡巴巴曾被美國貿易代表指稱為臭名昭著的冒牌貨市場。斯蒂爾稱,考慮到阿裡巴巴在這一方面的坦白態度,他不認為阿裡巴巴曾經因為擔心可能損害到股價而隱瞞與工商總局的談話。

Milberg的拉多指出,証明阿裡巴巴曾有所隱瞞並非易事。雖然取証程序可以讓他們接觸到相關文件,但這類案件的取証並不容易,必須針對事件提出具體的申訴理由。

而且即便他們能夠証實他們的指控,阿裡巴巴的可變利益實體結構(簡稱VIE)也是發起集體訴訟的又一個障礙。正如IPO前的風險披露提到的:投資者在保護自己利益時可能遇到困難,而且由於阿裡巴巴在開曼群島注冊,所有的業務實質上均在中國開展,多數董事以及所有高管都居住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投資者通過美國聯邦法院來保護自己權益的能力可能有限。

必百瑞律師事務所(Pillsbury Winthrop Shaw Pittman LLP)中國業務主管蘇唐明(Tom Shoesmith)稱,這些風險不是在開玩笑。雖然多數証券類集體訴訟最終會以和解收場,但如果針對阿裡巴巴這類公司的訴訟最終由法庭裁決,訴訟當事人也將面臨巨大的障礙,因為在採用VIE結構的公司中,資產掌握在中國經營的公司手中,而外國法庭的裁決無法在中國強制執行。他得出的結論是:你可能會贏了官司,但是除非你能在美國找到可以執行裁決的資產,否則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在美國,証券類的集體訴訟本身已經面臨巨大障礙,很難上升到給一家公司帶來麻煩的程度。障礙之一是找到足夠多的投資者簽名。許多初步行動──就像Robbins Geller 1月30日發起的行動──只有一名在冊投資者作為原告。

另外一個障礙是法官必須先確認一個案件為集體訴訟,而這需要原告証明有足夠多的受害者並且他們具有共同利益。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 Gregory J. Millman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