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國科技發展出現障礙
《金融時報》報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OECD)指出,中國希望成為世界科技力量的努力出現重大的障礙。該組織指出,中國政府主導了經濟、研究和發展,而且缺乏科學家和管理人員。
總部設在巴黎的經合組織說,現行政策充分顯示中國政府科技戰略的短視。經合組織說,中國政府推動了許多研究發展項目,但都是集中在高科技部分,特別是更新儀器設備和對新產品的試驗性研究等,而不是基礎研究。
為了鼓勵中國的科學家進行高風險的科技研究,中國當局正準備立法,讓科學家不用害怕科研失敗會影響了他們的事業。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科學家"只敢報喜"的態度影響了科研的發展,更釀成了學術做假的風氣。有關法例希望可以製造環境去鼓勵發明和容許科學家進行可能不成功的試驗研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說科研人員擔心項目失敗會影響他們申請研究撥款的機會。他建議制定撥款申請不會受項目成敗影響的條文。
中國領導人一直都希望中國企業可以發展新科技。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1月提出要立法去鼓勵發明。科學技術部長萬鋼在介紹有關法規時表示,科研發展很視乎創新,而創新需要一個可以讓科研人員願意承擔風險的輕鬆學術氣氛。
新法將會修訂目前有關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法規。當局會在諮詢更多的意見後,把有關立法草案交人大審議。
報道說,只要這些從事高風險研究的科學家和工程人員能夠證明己經盡力進行研究,就算到最後未能成功,也會得到研究撥款。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說,科學家普遍害怕失敗的情況窒礙了發明。白春禮對新華社說,如果科研部門和科學家不能夠容忍失敗,那要在發明方面取得成就,將會相當困難。
報道說科學家擔心研究失敗會造成資源被削減,這些壓力令"學術造假"的風氣蔓延。單是8月已經有13名學術人員因為提供虛假科學資料、偽造申請和抄襲而被列入黑名單。200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因在研製"漢芯"系列芯片過程中存在造假和欺騙行為,被解除教授聘用合同。陳進被解聘後,有120名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科學家發表公開信,要求中國政府嚴正處理科學界的不當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