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德語媒體:紙上的市場經濟 等等
德語媒體:紙上的市場經濟
對於目前爭論不休的中國是否具備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德語媒體認為中國的企業自由目前還只停留在紙面上,國家的干預處處阻礙市場競爭。此外大赦國際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中國人對難民的接納程度最高也受到關注。
(德國之聲中文網)承認還是不承認--歐盟面臨一個艱難抉擇。在歐盟內部,有關中國是否已具備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仍然存在著激烈的爭吵。儘管歐盟議會上周作出了一個不具有約束性的決議,即反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中國仍然有機會在今年年底之前爭取到這個"名分"。《世界報》(Die Welt)網頁版刊登了其駐京記者Johnny Erling等人撰寫的相關評論《六個理由解釋為什麼中國不是市場經濟》。
其中首當其衝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過大。文章寫道:"政府對國有企業乃至私營經濟的影響力仍然很大。甚至最忠於政府的報紙之一《環球時報》日前都發表了一篇金融專家朱寧的文章,呼籲加強破產法的貫徹。儘管中國1986年就制定了一部破產法,但是卻很少將其付諸實施。成千上萬家'殭屍'(企業)由國家人為維持著生計。在過去的30年裡,中國宣布破產的企業總數僅僅相當於在歐洲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一年的企業破產數量。"
第二個重要原因與之也密切相關:國有企業受到優待。文章寫道:"如果中國是市場經濟的話,那麼私營經濟應該在完全不受阻礙、平等公正的環境下與國有企業並存發展。但事實並非如此。國有企業在許多領域都能得到國有銀行的優惠貸款,不僅利息低,而且貸款時限還長。……根據歐盟委員會的統計,中國有52個經濟領域在這方面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而美國人統計的結果甚至高達98個行業領域。"
近一兩年來中國股市出現的大起大落引起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與擔憂。而《世界報》記者認為,中國之所以不符合市場經濟標準,金融市場也是一大問題:"在一個市場經濟體中,金融行業也應該符合市場經濟規則。而中國在過去幾年中雖然採取了不少舉措,去促進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和加強銀行之間的競爭,但其金融系統從整體上仍然受到嚴格的控制,……況且中國始終對外國投資者關閉其金融市場。"
除了金融領域之外,在很多其它行業外國企業也受到系統性的排擠。作者列舉了不少例證:"如今中國投資者和企業可以去收購歐洲的汽車品牌比如沃爾沃。但是外國企業要想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汽車,則必須要有一個中國本土的合資夥伴,還要去之共享自己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中國企業在海外接下了很多規模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比如東歐的鐵路工程,或者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但是歐洲企業在中國則不可能得到這樣的項目。"
除了上訴四點之外,《世界報》記者還提出中國司法體係並非獨立,以及市場尚未承擔資源配置的作用兩個論據,來證明中國尚未符合完全市場經濟標準的結論。至於歐盟委員會最終作出怎樣的抉擇,還需拭目以待。
命令可完全有效?
中國推央企“瘦身”計劃管理層壓減一半
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中國國務院近日頒布對國有企業實行精簡改革計劃。計劃還包括縮減企業管理層級、降低成本和債務水平。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有企業大多效率低。按照北京領導人的意願,這樣的局面將獲得改變。據國家媒體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近日公佈一項嚴格的財政緊縮計劃:未來三年內,要將央企的管理層級從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
精簡措施的目標是:到2017年底,實現降本增效約130億歐元。政府呼籲,必須對管理結構進行重新調整,順應市場需求。同時,企業還應降低其債務水平,進行嚴格的成本管控。
中國鋼鐵和煤炭企業飽受全球性產能過剩之苦。到2017年之前,壓減央企10%左右的鋼鐵煤炭現有產能。通過稅收優惠政策、低息貸款,鼓勵下崗職工再就業。過去幾個月,中國政府宣布,在國有鋼鐵、煤炭領域減少180萬個就業崗位。
德國《明鏡周刊》在線報導稱,在其他行業領域,許多國有企業依靠扶持生存,儘管如此其產品仍無人問津。北京政府也希望結束這一局面,未來將有500萬到600萬人失去工作。
中國有112家國有或與政府掛鉤企業。數千家企業隸屬地區和地方政府。政府希望通過促進私人投資,確保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持續增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Blogs by Hanching Chung
網誌存檔
-
▼
2016
(309)
-
▼
5月
(29)
- 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帮助操作虚假交易
- Chinese firm apologizes after 'racist' detergent ad
- CEOs with so much to learn—and so little to teach
- 記名投票矯正賄選只是改革的一小步
- 經濟部:若無新法規 無法阻止亞泥採礦
- Gap's Old Navy to close shops in Japan
- 德語媒體:紙上的市場經濟 等等
- 公司的道德力量: Pfizer公司、Alphabet集團
- 公司合併的教訓:Lenovo and Motorola;HP and Palm
- 馬的人算可能不如天算; 中研院定位、組織問題 (Ben Chen等多人)
- 2014 台商在中國、越南與印尼的艱難處境:越印排華暴動、崛起中的中国劳工力量、
- 習近平訪英團要求多多
- 郭台銘稱SHARP業績不達標 裁員無可避免
- 【家族企業】 Family capitalism
- 「藍地黃虎旗」悠遊紀念套卡
- 瑞士的教訓:林語堂、The Politics of Bureaucracy
- "女性閣員偏低"問題
- 死侍(Deadpool)真的幹掉了美國惡霸法令?!
- 老師。老師。--張總、李總去哪兒了?
- Single-payer healthcare
- Gucci apologises over Hong Kong funeral fakes row
- China’s biggest cities are afraid of growing bigger.
- Big Pharma Under Pressure to Pay For Drug Take-Bac...
- 德特洛夫(Kim Detloff) 專訪:真相只有一個“元兇”究竟是誰?台塑越南鋼廠夠丟臺灣人的臉。...
- 五一勞動節,還有許多勞工資格和分類的問題待解決。
- 方針管理/目標管理/柯P的策略地圖,應該看"領導"如何將其全面落實
- "We Work"等 美国新型會員共享辦公資源的工作方式
- 佛要金裝......北京花大錢塑造形象從不手軟.....
- 啤酒總是少一口,Starbucks 冰塊太多......都被告
-
▼
5月
(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