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麥當勞虧很大;不進則退的快餐老大麥當勞 (馬克·比特曼); 日本麥當勞衰落的原因(野嶋 剛)
























McDonald's has just reported weak first-quarter earnings, and a fall in global sales. Slightly more upmarket outlets are eating into its profits. There are four main reasons why fast-casual chains have been winning customers http://econ.st/1Piq16o
...and beefier burritos BRIDGING a gap in the market between fast-food joints and full-service restaurants, fast-casual chains such as Shake Shack, Nando’s chicken...
ECON.ST


  • 日本麥當勞虧很大 131家分店將關門
    新頭殼newtalk |  綜合報導

  • 飽受食安負面消息衝擊,導致營業額大減,日本麥當勞控股公司今(16)天表示,預估至今年12月止,年度淨損將達380億日圓(約新台幣100億元),計畫今年內關閉131家營收差的分店,擬妥重建對策,力拚明年轉虧為盈。

    去年夏天,日本麥當勞使用中國工廠生產的過期雞肉,加上陸續被披露薯條內發現人類牙齒、漢堡麵包內夾雜塑膠碎片等負面消息,引發日本消費者抵制,客流量大幅下滑。

    日本麥當勞去年淨損218億日圓,今年赤字擴大至380億日圓,加上為了挽回消費者的信賴,再投注巨資挹注店鋪,以致淨損缺口擴大。

    日本麥當勞將實施降低成本和提高業務效率的措施,改善財政赤字,決定關閉營收差的131家分店,另計畫4年內,重新裝潢約2000家店鋪。

    日本麥當勞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卡薩諾瓦(Sarah L. Casanova)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優退100名員工,加上策略性結束營收差的分店、改革組織結構和投資店面裝潢,今年將再投注約255億日圓。她強調,務必落實經營重建對策,期盼明年轉虧為盈。

    日本麥當勞估計,今年包括加盟連鎖店在內的整體營業額,比去年減少14.4%,約3820億日圓。日本麥當勞控股公司的營業額,估計比去年少10%,約2000億日圓。

  • 觀點

    不進則退的快餐老大麥當勞

  • 麥當勞(McDonald's)幾乎都值得大家去同情一下了。這真是一種奇怪的情緒,要知道,這家公司2014年的營收有274億美元(約合1700億元人民幣),根據股價估算的公司市值大概為920億美元。麥當勞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方面,是其身後最接近的競爭者賽百味(Subway)的三倍。
    真讓人眼紅啊。然而,麥當勞這些年來的新產品和商業嘗試屢嘗敗績,就連社交媒體上的活動也未能倖免:它把手中握有的Chipotle的90%股份賣了出去,結果後者如今躋身它最有力的競爭者之列;它推出了雞翅之類的新品,卻根本賣不動;它創建了一個Twitter標籤#McDStories(來邀請大家分享關於麥當勞的故事—譯註),可卻因此慘遭羞辱。在吸引乃至保住千禧一代的顧客方面,它一敗塗地——這些顧客一直在大量流失
    與此同時,麥當勞還是爭取15美元時薪的員工聯盟眼中最明顯的靶子(麥當勞的多數員工的時薪僅略高於7.25美元的聯邦最低工資,不過各州情況有所不同),旗下的食品也被大家視為距離新鮮健康可持續十萬八千里。結果就是麥當勞不斷地衰落,例如,在2014年最後一個季度,其美國市場上的運營收入出現了15%的驚人跌幅。
    麥當勞流失的消費者,去了Shake Shack和Five Guys等更高端的漢堡連鎖店,以及像Dig Inn這樣規模小但卻吸引人的初創餐廳,它們讓本地採購的慢餐頗具吸引力。消費者還流向了Chick-fil-A(2013年的銷售額約為50億美元),當然還有銷售額達40多億美元的Chipotle。
    麥當勞事事不順。過去兩個月里,該公司宣布了幾項被廣泛宣傳的大動作,但外界普遍覺得這些行動乏味,或報之以嘲弄。
    首先是決定逐步淘汰使用了本應用於人類的抗生素飼養的雞隻。其次是單方面加薪,加薪對象是該公司直接僱傭的拿最低工資的員工,加薪幅度起碼每小時1美元,並准許公司員工有少量帶薪假期,且其系統內所有員工都將獲得教育資助。第三項行動是開始稱自己是一家「現代、進取的漢堡公司」。
    上述努力是不是太少、太晚了?令人想起了試圖開發數字攝影的寶麗來(Polaroid),或是被iPhone重創後難以恢復的黑莓(BlackBerry)。世界上又多了一家眼看着自己的午餐被其他更靈活、更時尚的公司吃掉,自己卻無動於衷的老牌公司。很多新出現的快餐連鎖企業給員工開出的薪水都更高,採購的也是具備可持續性的原料,還創造出了不同形式的快餐,甚至做的漢堡也更美味。如今,麥當勞正試圖迎頭趕上。
    但它用的卻是權宜之計,這正是問題所在。競爭不太可能消失,並且麥當勞這個品牌或許會永久性受損。修復品牌不會是件易事,而且現在甚至都不清楚這個可能性是否存在。
    麥當勞應該做的,是全力以赴地真正改變自己,因為積極改變的效果可能不可估量。但它卻試圖兩邊都獲益,在控制着特許經營商所能購買和銷售的產品的同時,卻又堅持認為自己不能規定它們如何對待僱員。因此,此次加薪只惠及該連鎖品牌大約11%的員工,導致員工立即譴責此舉力度不夠。(就連沃爾瑪[Walmart]都比它做得好。)沒人拒絕加薪,但這一次加薪幾乎保證了該公司的大部分員工依然有資格領取食品券,從而使麥當勞的勞動力能用永久性地享受公共補貼。
    去抗生素這項行動用了這麼長時間(十多年來,Chipotle一直試圖讓產品不含抗生素,Panera也一樣),而且還如此不徹底,以至於根本未提及豬肉和牛肉,並且這項行動還是分階段進行的。這一點也似乎有些可悲。(更可悲的是,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拒絕下令禁止在畜牧生產中使用非藥用抗生素,不過那又是另一回事。)
    這些舉措表明,麥當勞不太像是一家「進取」的公司,而是僅僅試圖以一種不甚熱心的方式趕上市場規範,並在預料到會出現不可避免的監管法規時提前行動。
    如果麥當勞真的進取,它可能會怎麼做?它可能會改進菜單,支持採購具有可持續性的、更新鮮的食物(值得指出的是,在英國,該公司用的是有機牛奶和自由放養的雞下的蛋),還可能會將員工工資(時薪)提高到接近能維持生活的水平。
    或許,麥當勞最近的多項舉動的最大受益者是食物運動。看到了機會的這場運動在繼續施加壓力。(作為對此次加薪的回應,一些遊行示威的員工反覆喊道:嘿,麥當勞,都坦率一些/這只是一場公關秀。」)隨着運動更多地關注人,而非動物的權利——不是因為動物不重要,都是相對而言——對它的認可度會增加。
    麥當勞有點打晃兒了,這很好。我希望看到它成為一家真正進取的公司,如果有能力,我甚至願意幫助他們,但如果將來不會出現這一幕,看到它的業務持續下滑也沒什麼。對麥當勞這個故事來說,兩者中隨便哪一個,都會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
    翻譯:黃錚、陳亦亭
  • *****
  • 野嶋 剛 (Nojima Tsuyoshi)的書:認識・TAIWAN・電影 映画で知る台湾; 兩個故...
日本麥當勞衰落的原因(野島剛)
新頭殼newtalk 文/
日本麥當勞的客流量出現了大幅下滑。前日我來到麥當勞,發現以前每天午餐時段都會排起的長隊已經消失不見。據稱,麥當勞的銷售額比去年下降了4成,正在努力縮減成本支出。最近經歷的一件事,就讓我切實感受到了這一點。

前幾天,我在麥當勞用餐,點了起司漢堡和雞塊。起司漢堡的麵包吃起來乾巴巴的,令我不禁想道:以前的味道有這麼差嗎?雞塊的蘸料分芥末醬和烤肉醬兩種,以前我一直是兩個都要,但這次卻遭到了拒絕。店員告訴我,現在只能選擇一種。也許本次經歷只是偶然,但我總是覺得麥當勞正處於困難時期。

從表面上來看,日本麥當勞之所以面臨如此處境,是因為它此前使用了從中國購買的過期雞肉。從去年至今,麥當勞還發生過數起食品中混有異物的事件。但我覺得,現狀背後還存在著更加深層的原因,那就是日本速食的多樣化。

今天,日本人非常注重健康飲食。因此,貼近自然、熱量較低的和食備受推崇。關於這種回歸和食的現象,有以下資料可以證明:日清奧利友集團對日本人的晚餐情況進行了調查(2013年),發現「與10年前相比,烹製和食的頻率升高」的受訪者占到了46%。與之相對,「烹製西餐的頻率降低」的人占32%。前者的最大原因在於「和食更加健康(72%)」,後者的最大原因則是「西餐熱量過高(67%)」。

另外,對於飲食市場來說,日本社會的老齡化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與44年前麥當勞剛剛進入日本時相比,喜歡吃漢堡等高熱量食物的10-20多歲的年輕人數量已大幅下降,中老年人成為了飲食市場主要顧客。而在該人群中,麥當勞很不受歡迎。

與之相對,便利店推出的「中老年食品」似乎取得了成功。面對這一客戶群,各個便利店準備了能將食物分成小份的袋子,開發了高檔麵包、小菜、點心等食品。銷售壽司、烏冬、蕎麥麵的連鎖餐廳數量也在增加,成為了麥當勞的競爭對手。

另一個問題在於,日本麥當勞從商品創意到宣傳手法上都過於依賴美國總部,沒有及時開發出迎合日本消費者需求的食品。

標準的速食連鎖店一般會從全球調集廉價的食材,以中央廚房的方式對食材進行批量加工。在開發階段中選定主推食品之後,再通過效率較高的經銷制度大量銷售。

在這種系統裡,成本效率是優先目標,所以各家分店的商品與服務會傾向於統一。這本不是一件壞事,但目前消費者的喜好已經出現了多樣化趨勢,僅提供美國制定的統一功能表,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都在追求新鮮美味的食材和菜餚。當然,熱情溫馨的服務態度也十分重要。在價格合理的前提下,即使多付一些錢,人們也願意選擇更加安全與健康的食品。雖然會顯得有些任性,但這就是消費者的意願。10年之後,每座車站附近都能看到麥當勞的情景,可能已經都消失也不奇怪了。

作者:野島剛(日本資深媒體人,前朝日新聞台北支局長)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