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史迪格里茲 金融業污染全世界 該課新稅 (天下雜誌)


獨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史迪格里茲 金融業污染全世界 該課新稅

作者:陳一姍  出處:天下雜誌 463期 2010/12

羅斯福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是當今少數知名度高,又具備學術地位的經濟學者。他對美國赤字與國債問題提出建議,對台灣也極具參考價值。

十二月二日清晨八點半,低溫只有三度,紐約四十四街哈佛俱樂部已經異常忙碌。黑人門房有尊嚴、有禮貌、有條不紊地引導客人入內。今天最大的一場活動,是老牌智庫羅斯福研究院、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族所主持的「赤字,民主與復甦之路」論壇。

羅斯福研究院現任董事長為小羅斯福總統的媳婦。旗下延攬了與歐巴馬內閣關係密切的卡特(Bo Cutter)、知名女權運動者雀斯樂(Ellen Chesler)等。

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讓美國走出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在如今金融海嘯過後的美國,時常為人懷念。羅斯福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 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是當今少數知名度高,又具備學術地位的經濟學者。《天下雜誌》將於二○一一年出版《Stiglitz Report》,這是他率領聯合國多位專家,所提出的新全球化藍圖。

關於他近期最關注的挽救美國議題上,在這一場閉門演說中,他對於美國如何減少高額赤字、稅改如何進行,有一套完整的建議。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美國現在面臨的赤字與國債難題,似乎也是國家主權評等一直無法調升的台灣的難題。史迪格里茲的建議,對台灣極具參考價值。《天下雜誌》在紐約參與了這場重要的思潮會議,特別第一手摘錄重點:

未來幾週,美國各界關注重點將集中在如何降低赤字的議題。理論上,縮減赤字不是件難事,只要加稅,減少支出就好。政治上,這個任務極為困難,不論是減少支出或加稅都會有利益團體受害。我今日的演講,闡釋赤字縮減應該遵循的原則。

我認為有效的改革方案必須遵守兩個原則:同時提升效率與公平。

我們可以從一些統計數字看看現存的問題。過去十年,美國中等家庭的收入減少五%。美國貧窮率由一九九九年的一一.九%,攀升到二○○九年的一四.三%。高中畢業,中等收入的男性薪資減少一三.五%。

小布希總統執政的第二任,一%的美國人每年收入佔課稅收入二二%。經濟成長的果實,六五%由這一%的人拿走了。

基於過去三十年,美國貧富差距巨幅惡化的情況,未來財政改革方案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絕不接受任何傷害底層民眾的稅改;必須小心任何加重中產階級負擔的稅改。

我想闡釋的第二個重點是:國家債務不應拘泥於短期數字,而應關注長期美國債務。就像我們看每個公司的財務報表,不會只看負債,也會看資產。我們看美國的資產負債表,不該拘泥於赤字與短期負債,做出錯誤的決策。忽略該把錢花在教育、科技與基礎建設上。

我們關注的重點不該是赤字佔GDP的數字;應該關心舉債投資,長期是否能降低美國的債務比。

優先縮減給企業的補貼

從投資報酬率來看,現在是美國政府進行公共投資最好的時機。第一,美國已有好多年,在教育、科技與公共建設的投資不足;第二,現在美國的利率處於歷 史低點;第三,美國經濟在可見的未來幾年,恢復還是很緩慢。政府現在一塊錢的投資,將可產生一塊半到二塊的回報。即使以五年期公債殖利率七.五%的成本來 計算,長期還是划得來,反而可以降低赤字。卡翠娜颶風後,紐奧良的重建是最好的例證,公共投資可以創造極大的回報。

至於該縮減的支出,第一優先就是給企業的補貼。有兩個產業的補貼,我認為最該注意:一是農業,二是對生質能源相關的農業。這些補貼不僅對環境有害, 也傷害開發中國家的窮人,已使美國成為全球貿易抗議的對象。的確,補貼農業可能會補貼到貧窮的弱勢,問題是,為何貧窮的農民比貧窮的美國人更該享受補貼。 更何況,針對特定產業補貼,好處多數流到特定企業。

另外,對酒精等生質能源補貼,目前已公認對環境有害(編按:造成大量農田轉植能源作物),而且一個幼稚產業扶持了二十五年,也不應該繼續扶持下去。

我還要特別點出一個特殊產業:製藥。由於健保法案限制政府與這些藥廠議價的能力,未來十年,全民將支付總金額超過一兆美元的費用給藥廠,金額之大,將對其餘科技產生預算排擠與資源扭曲,對美國長期影響巨大。

富人和企業該加稅

收入面,我們的稅制既沒有效率、也不公平。很多稅制沒有經過通盤考量,常顧此失彼。針對特定產業的減稅,看似有理,但道理根本不成立。結果是美國稅基不斷流失,稅制扭曲了整個社會的經濟行為。

我第一個主張是,美國必須漸進式地加稅。必須承認,就算靠公共投資的回報與減少支出,不足以解決美國現有的債務。問題是誰加?

美國惡化的財富分配提供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答案:拿走最多經濟果實的人該加稅。美國頂尖一%的人,分走了五分之一的「美國派」。但透過減免或租稅漏洞,他們的有效稅率遠遠低過官方標準。只要他們的實質稅率增加五個百分點,國庫就能有一到一.五兆美元的收入。

稅制應該朝向更公平發展。現行的稅制,對股票股利與資本利得課低稅,多數好處由高收入美國人享受。這正是我說的那種,表面上言之成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的稅制。

真正鼓勵美國人儲蓄的是401K退休金方案的延遲付稅。這個稅制真正的受惠者,是投機賺錢的人。另一方面,造成薪水所得要課稅,投機不課稅,更是不公平。

金融業也是污染源

在現代經濟社會,環境不是唯一會產生外部損失,該課稅的行為。美國的金融業製造有毒資產,污染了全世界。毫無節制的舉債行為,影響了全球經濟。即使這些銀行還掉了跟政府借的錢,但根本無法彌補全球經濟體上兆的損失。

紓困成為過去三十年,全球經濟的常態,因此全球政府可以考慮對金融業課徵新稅。

第一是分紅稅。此次金融海嘯最讓人感到不平的,首推海嘯的罪魁禍首,闖禍的領到了高薪,一分錢都不用繳回;連被紓困的銀行高層還敢領高薪。社會無法 接受,闖了禍還能分紅。更何況,高額分紅是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惡化的元兇之一,也鼓勵這些人短視,追逐高風險的冒險行為。課分紅稅引導追求長期利益,對於社 會公平也有幫助。

第二是金融交易稅。即使是非常低的稅率,都能替國庫帶來不少收入,而且有助於減少投機,長期能夠提升生產力。

第三是成立銀行救援基金(Bank Rescue Fund)。我認為,國會通過的金融改革法案尚不足以預防下次金融風暴的發生。尤其,它沒有根本解決銀行「大到不能倒」的窘境。經濟學者普遍都認同,「大 到不能倒」導致道德風險,使得經營者追逐高風險行為。因為政府一定會救,使得這些大銀行能夠得到低成本的資金,對小銀行,這是另一種隱性的不公平競爭。未 來應該針對不同舉債、規模的金融機構,課徵不同的救援稅。

美國的問題是政治

說到底,我們國家面對的問題並非經濟,而是政治。美國社會的金字塔化與不公,背後是因為利益團體只顧私利,不顧國家。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美國社會對於民主政治,將會愈來愈犬儒與懷疑。

經濟是一門權衡妥協(trade-off)的科學。通常,在經濟學裡,提升效率,就得犧牲公平。幸運的是,美國不論是公共投資或稅制改革,我們都有太多項目可以一方面提升效率,一方面促進社會公平。

我們的國家正在面臨關鍵的選擇:一條路是只輕微修正現在的道路,也許比較快能縮減赤字,長期卻使美國社會與經濟付出巨大的代價;另一條路,則是我的主張。不僅降低政府負債,更能塑造好的環境,高的成長與更公平的社會。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