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地球,人間煉獄:疫情、戰爭、窮困 (301期):台灣的疫苗施打率是92%,全球兩百個國家排名18。問題多出在國家,政黨的專制,沒言論自由。疫情政策突然翻轉顯現的混亂和官員等的疲於奔命(以重慶廣州為例)從“清零”到感染激增:中國防疫大逆轉背後的混亂與壓力The Chi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act fast to minimise covid deaths Little steps, many lives

    

地球,人間煉獄:疫情、戰爭、窮困 (301期):




----

未提供相片說明。
不在乎真相的社會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所有社會都有謠言,因為有人可從謠言獲利。多數社會也有在乎真相的人。一旦真相浮現,謠言自然會退卻。
儘管如此,每個社會也都有無法被真相說服的人,差別在比例高低而已。不在乎真相的人民達到一定的比例,社會上就會出現「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現象。
過去這兩年,我們的社會出現許多有關疫苗的謠言,包括「政府擋疫苗」,或「政府不在乎人命」。事實上,這類的謠言很容易破解,因為科學事實與統計證據充分。
以下就是真相: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的追蹤(見附圖),台灣的疫苗施打率是92%,打滿兩劑的比例是87%。全世界的平均值分別是71%與66%。台灣在全球兩百個國家排名18。
依排名順序,在台灣後面的先進國家有: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澳洲、紐西蘭、南韓、冰島、義大利、愛爾蘭、日本、丹麥、芬蘭、法國、挪威、比利時、英國、美國、德國、盧森堡、奧地利、瑞典、以色列、荷蘭⋯⋯。
再怎麼看,民進黨政府的疫苗政策都算成功,整體表現相當出色。如果民進黨政府真的阻擋疫苗進口,或不在乎人命的生命,絕不可能有這麼漂亮的統計數字。
即便事實俱在,卻仍有商人與政客散佈「政府擋疫苗」的謠言,也還有許多人民相信「政府不在乎人命」。
如果人民不在乎真相,投機商人與無良政客就會繼續散佈謠言,最後受害的是輕信謊言的人民。

****

紐約時報NYT中文網,重要。昨天你到英文nyt 看‘’世界新聞‘’部,根本沒中國,日本等地新聞。
其實在中文網有很重要的疫情政策突然翻轉顯現的混亂和官員等的疲於奔命等,有深入的報導和分析(以重慶為例),很值得一讀。







從“清零”到感染激增:中國防疫大逆轉背後的混亂與壓力

政策的突然轉變顯示出中國當局疲於應對一連串的新冠暴發、指令混亂、經濟困境及政治抗議。大逆轉留下的傷疤可能會使人們更加不信任習近平的專斷風格。

儲百亮,艾莎,KEITH BRADSHER

-



----


這問題出在國家,政黨的專制,沒言論自由。
官方鍾姓專家的“Covid 轉為感冒級威脅論”就是遮羞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utbreak COVID-19 」的圖像
中國人自己發聲
問題是:有用嗎?
疫情這三年,我深深覺得科學家確實沒資格和文藝明星攀比收入的事
中國人有個毛病,就是老愛拿不同領域、不同範疇的事來做對比,然後得出不合邏輯的結論。
前些年表現最明顯的一種就是,當人們看到某文藝明星出演一部片子片酬多少千萬之後,就會憤憤不平地搜出某些科研工作者的工資單來發表一番感慨:“看看,看看,我們的科學家一年的收入都比不上戲子們露臉一分鐘賺得多的”
遇上這種人這種說法,你很難跟他掰扯明白,因為他們腦子要不是蠢到一定高度也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感慨,所以也沒必要去花時間精力去挑戰他們的弱智。
但是今天……經過這三年的疫情生活之後的今天,那些所謂科學家、搞科研的人,在這三年的疫情生涯中的表現,足以讓我清晰而堅定地認為——他們這三年幹了啥啊?說了啥啊?思考了啥啊?又研究了啥啊?他們憑什麼就敢和那些用顏值、才華和創意來給我們帶來種種快樂、輕鬆、興奮、刺激等審美感受的文藝明星比收入呢?
這三年,說實在的,我對我們的科學界深感失望,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幾乎沒有科學界的人主動、積極、系統地對群眾、對社會做關於這個一直變化著的病毒做科普,以至於到今天,至少95%的人還分不清病毒和細菌、細胞之間的區別。
以至於,絕大多數人在科普知識嚴重欠缺的情況下,不停地被各路“神仙”帶節奏、忽悠著去追逐各種“神藥”,洋相百出,成為國際上的笑談。
第二,
幾乎沒有科學界的人敢於運用自己的科學常識去揭露、反駁、阻止社會上層出不窮的明顯反科學、違背科學基本規律的地方措施、以及對病毒的錯誤宣傳內容。
第三,
也幾乎沒有科學界的人士敢於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去主動與國際先進的科學力量進行有效溝通、配合,以保持我們的認知和行動不至於與世界先進水準大致同步。
幾乎99%的科學人士淪為毫無主見、毫無科學原則的跟風者、牆頭草、應聲蟲……
第四,
中國這麼多科學家,這麼多科研工作者,居然能眼睜睜地看著各路裝神弄鬼的非科學人士頻繁地胡說八道而無動於衷、聽之任之、袖手旁觀,我就想問問他們——“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本來就是想聽你們懂科學的人的意見和方向指引,你們不僅沉默,還去聽那些外行的、非科學人士的意見,你們好意思說自己是科學人士嗎?那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嗎?
總之,看了三年來他們這種德行,我覺得他們確實就該低收入,因為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言行和思想,根本配不上那些真材實料地給社會、給觀眾帶來了娛樂、藝術享受的明星們的一點零頭啊,憑什麼還敢計較收入的事……無功不受祿,啥也沒幹啥也沒說你還好意思談收錢的事?



【一一兩岸.解封前後】今年各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市民生活復常,然而中國內地卻迎來防疫極為嚴密的一年。11月底,廣州終於宣布多區解封,內地的防疫政策亦隨之轉向。在解封前後,內地民眾經歷了怎樣的光景?展望將來,這3年抗疫又為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2月17日在《財經》年會上表示,中國官方頒布 #新十條 政策的時間點,是三年來每週報告死亡人數最低的時間點,此外也是三年歷史上連續幾週每週報告病例死亡數低於一萬的時間點。
他提到,假設新十條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國大陸2022年將有86.6萬-103.9萬人死亡。
針對今冬的疫情,吳尊友認為可概括為 #一峰三波,從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將是第一波以城市為主的疫情。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由於春節前的人員流動造成的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節後返崗返工。這三波疫情構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續大概3個月。估計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至30%。

----

In a worst case, we estimate that in the coming months 1.5m Chinese people will die from the virus. This is a criticism of the government’s preparation and also a call to ac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act fast to minimise covid deaths
ECONOMIST.C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act fast to minimise covid deaths
Little steps, many lives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