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諾貝爾文學獎不應由瑞典文學院(Swedish Academy)18個瑞典人說了算

【即時頭條】諾貝爾文學獎不應由18個瑞典人說了算
諾貝爾獎是一個全球性品牌,個人榮譽變得比集體榮譽更重要。捲入醜聞的瑞典文學院,其實並不具備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能力。這家機構有權力賦予某位在世作家不朽之名,但它也是一個由擁有巨大權力、容易犯錯的人組成的團體。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由瑞典文學院(Swedish Academy)遴選產生。該機構是古斯塔夫三世國王(King Gustaf III)於1786年創建的,由18位人文學科領域的傑出人物組成。某位成員去世時,他或她的繼任者由其餘17人選舉產生。除諾貝爾獎之外,這個排他性俱樂部每年還負責分配大約300萬美元的補助金和津貼。
從1992年至今,被公認為瑞典最傑出詩人之一的弗羅斯滕森(Katarina Frostenson)一直佔據第18號席位。阿爾諾是她的丈夫。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他們一直在斯德哥爾摩擁有一家名為「論壇(Forum)」的文化俱樂部。長期以來,被邀請在該俱樂部舉辦讀書會或音樂會,意味著你正式成為瑞典知識界的圈內人士。瑞典文學院一直資助「論壇」——直到《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2017年報道稱,有多達18位女性指控阿爾諾存在不軌行為。隨後,媒體又釋出了一則令瑞典公眾震驚不已的報道:在2006年舉行的一場文學院活動上,阿爾諾把他的「鹹豬手」伸向了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Princess Victoria)。
事實上,針對阿爾諾的指控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浮出水面,弗羅斯滕森始終拒絕接受這些指控,並竭力為丈夫辯護。隨著最新的醜聞持續發酵,一些學院成員認為,這種態度足以成為將她逐出學院一事訴諸表決的理由。
然而,大多數成員反對這樣做,聲稱弗羅斯滕森不應該為她丈夫的醜事「背黑鍋」。那些認為這位女詩人應該被問責的文學院成員宣佈,他們將不再參加文學院的活動。不久,宣佈退出文學院活動的成員激增至六人;弗羅斯滕森是其中之一,她覺得自己的存在對學院造成了傷害。儘管技術上,剩下的12名成員仍然能達到法定人數,仍然有權選擇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他們決定將2018年的獎項推遲至2019年一併頒發。此舉也是為了「恢復公眾對文學院的信心」。
為各個獎項提供獎金的諾貝爾基金會(The Nobel Foundation)指出,「瑞典文學院的危機對諾貝爾獎產生了不利影響。」它還呼籲文學院成員創造一個 「以向外部世界更加開放為特徵」的全新組織結構。如果這是該基金會真正想要的,那麼為什麼要讓瑞典文學院繼續評選諾貝爾文學獎呢?畢竟,諾貝爾獎是一個全球性品牌。諾貝爾(Alfred Nobel)本人儘管出生於瑞典,但他能講五種語言,9歲後,還以非永久居留的身份在法國、俄羅斯和義大利長期居住過。
在一定程度上,讓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永久性機構頒發諾貝爾獎,可能適用於科學領域——真正的科學成就是難以忽視的。但在文學領域,對偉大的認可,終究取決於一個擁有辨識力和廣泛背景並懂得多門語言的讀者群體。建立能夠代表這一群體的臨時評審團,或許是一個更好的主意。可能仍然會有一些令人驚訝的決定,但這種解決方案至少可以消除許多人心頭的一大疑問:為什麼全球文學的終極仲裁者應該是18個彼此相識、攜手工作幾十年之久的瑞典人呢?撰文/Leonid Bershidsky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