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資中筠)小國辦大事——卡塔爾 State of Qatar見聞;I. M. Pei (貝聿銘) and Islamic Art Museum; map missing Qatar

 卡塔爾斷交潮對中國「一帶一路」影響有多大?

卡塔爾遭遇的斷交潮造成中東局勢緊張。而被捲入其中的多個國家都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沿線的貿易重點。有觀點認為,中國可能會重新考慮到目前為止執行的對中東事務「不選邊站」的外交原則。

卡塔爾"從地圖消失? 

Louvre Abu Dhabi reportedly replaces map missing Qatar

Miami Herald · 2 days ago

*****

小國辦大事——卡塔爾見聞

資中筠資中筠2017-08-01 20:18:51
最近中東一個微型小國卡塔爾State of Qatar忽然進入了矛盾漩渦,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本人一向對這個地區的潘多拉盒子視為畏途,無意對這個錯綜複雜的局面加以評論。只是想起2014年我機緣湊巧得以訪問這一神奇的小國,留下深刻的印象。回來著手寫“小國辦大事”一文,但寫了一半,他事插入,就此擱下。當前的新聞又使我聯想起那次的印象,檢出未完成的舊文加以續完,記下當時感想。

圖片源於網絡

我有幸訪問多哈是作為特邀嘉賓參加第6屆“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這是一年一度的名副其實的“世界性”盛會,規模宏大。這一屆參會者有來自世界各國1500人。從一上卡塔爾航空公司的飛機起,我一路上就驚訝於這個小國之“大手筆”、現代化和國際化。應該說這架飛機是我近期坐過的國際航班最舒服、服務最周到的之一。到達後發現多哈機場大而新,工作人員(大半是外籍),服務態度堪稱一流。

關於卡塔爾國民人數的說法,從二十幾萬到四十萬不等,而多哈的居民就有一百四十萬,也就是一大半是外國人,這個國家的高度國際化可以想見。WISE在國際會議大廈舉行,這個大廈也大得驚人,好像是地下三層,地面三層(也許不準確),不知有多少間分會場會議室。會場提供像機場那種電瓶車,以供參會者在遠距離的活動場所之間穿梭而行,由此可見建築之“大”。與會者來自世界五大洲,但是在人數上還是阿拉伯人佔多數,他們的服裝男白,女黑,參會的男士居多,所以到處可見白色長袍飄然而過。有一次剛好是中午散會時,我坐在寬敞的休息大廳,遙望長長的滾梯上一大排耀眼的白袍徐徐上升,形成一道奇特的風景線。我曾經好奇地偷偷就近觀察那些白袍,真是一塵不染,還未見到有汙漬的,好像是每天都換新的。我納悶這個缺水的沙漠國家是怎麼做到的。

以上都是“硬件”。現在說說這次會議涉及的實質內涵,這個小國辦了怎樣的大事。一到多哈,到處聽到的都是一位王妃的名字,全名長而拗口,我始終沒有記住,簡稱“莫扎王妃”。關於這個國家的宮廷政治以及後宮爭權的真假傳說我沒有興趣,單說這位莫扎王妃,自1977年與當時的王儲結合,後來王儲上位,成為“埃米爾”,莫扎王妃逐步掌握大權,以自己的作為,樹立了無可置疑的崇高威望。她思想前沿,有雄才大略,對卡塔爾的發展厥功其偉。首先是在經濟上,眾所周知,許多中東國家都是靠石油而富得流油,卡塔爾也不例外。但是莫扎王妃不同尋常的眼光在於看到不能只依賴石油一項經濟來源,所以她以石油換美元,然後在國際上大筆投資,介入多種產業,使國家財政來源多樣化,財源滾滾,富上加富,不但充盈而且穩定,卡塔爾人均收入成為世界第一。所以人稱她是整個國家的CEO。

圖片源於網絡,圖為莫扎王妃

這麼巨大的財富拿來做什麼?首先是用於民生。在她主持下,卡塔爾公民享受高生活水平、高福利,全民免費教育、免費醫療,還有種種補貼,等等。一個幾十萬人的小國,做到這點並不難。但是當時當權的老國王思想保守,等級觀念很強,並不贊成這種福利政策,所以要做到,也需要一定的勇氣堅持。這一舉措使她贏得了全民的擁戴。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半島電視臺,其特點和意義自不必贅言。

更加重要的是辦教育——確定了科教立國的方針。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切切實實辦成了影響不小的大事。1995年建立了“卡塔爾教育、科學與社區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卡塔爾基金會”),主席就是王妃自己,其宗旨是促使卡塔爾經濟轉向以教育為基礎。其口號是“卡塔爾正在從碳經濟走向知識經濟之旅。基金會的使命就是以釋放人的潛力來支持卡塔爾這一旅程。基金會宣傳手冊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其建國方略。摘錄幾段,以見一斑:

教育: “卡達爾到2030年的國家遠景規劃中每一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這一認識——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是它的人民。”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世界級的各個層次的人才,從6個月到3歲的學前教育到大學、研究院都達到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
科學與研究:“卡塔爾基金會的戰略中心是與其他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組織合作,建立各個中心的網絡,以應對卡塔爾面臨的最迫切的挑戰”。為實現此宗旨,2006年國王與王妃共同宣佈撥出佔GDP總數2.8%的鉅款用於政府資助的科研。特別鼓勵和支持解決卡塔爾面臨的關鍵難題的創新思想。

社區發展: “卡塔爾認識到擁抱全球化和建立開放社會的重要性——但是不是以犧牲自己獨特的自性和公民的福利為代價。關於社區建設,強調既要建設進步的社會,提高文化生活,同時注意維護文化遺產。

我個人在短短的一週內接觸到兩件事見證這一宗旨的貫徹。


 
關於WISE


這是卡塔爾基金會主持下的一個主要項目,創建於2009年,它提出的宗旨是在全球創造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為創新思想和行動提供一個國際性的、多層面的交流和交鋒的平臺。通過經常性的項目和兩年一度的大規模的國際峰會,促進教育創新和合作,以締造教育的未來。口氣和抱負不可謂不大。另外它還設立獎項,每年在全球遴選6個教育創新項目頒獎,獲獎者除得到2萬美元獎金外,主要能獲得在國際上曝光和交流合作機會。這個獎項向全球開放,評委會由各國著名教育專家組成。從來自各國的幾百家乃至上千家的申請中經過海選,選出15名決賽候選者入圍,最後選出6名獲獎者。2014年中國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創辦的“新教育實驗”項目曾入圍15名的候選名單,但最終未能勝出進入前6名。(在此之前,中國的“同心實驗學校”曾入圍2013年的前15名,之後,“網易公開課”2015年入圍,“一公斤盒子”2016年入圍,但都沒有進入前6名)。

WISE 2014,圖片源於網絡

我參加的2014年的峰會第一場全體大會就是頒獎儀式。 此次獲獎的6個項目來自澳大利亞、埃及、芬蘭、印度、約旦和祕魯內容包括為鄉村殘障兒童、城市流浪兒童提供教育資源、提高女童入學率、鼓勵草根階層兒童快樂學習、促進農村地區就業與學習接軌等,都是在做法上有所創新而取得一定成效的莫扎王妃親自出席講話,並給第一名頒獎。

歷屆獲獎項目情況在WISE的網上都能查到。本文只談自己的粗淺感受。由於會場大,我坐得遠,並未詳細聆聽每個獲獎者對項目的介紹。總的印象:一是強調為缺少教育資源的弱勢群體服務;二是強調創新,超越上課教學的傳統模式,努力做到根據幫助對象的特點,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花樣翻新。

以後幾天是幾十個工作室的小組會,與會者可以根據佈告上的小組題目和會場地點自由選擇參與。我並非這一領域的從業者,只是旁觀者,走馬觀花地旁聽了幾個小組,大致對這個活動有個概念,足矣。

最後一晚是以王妃名義邀請的晚宴,頗有一番盛況,有點像我國人大會堂的國宴,不過人數眾多,圓桌的擺放要擁擠得多。宴會開始前有正式的管絃樂隊和歌唱家表演。正式開始由王妃致辭,菜餚豐盛,以西餐為主,也有幾道當地特色的菜,曲終奏雅,盛會就此結束。


 
別開生面的國際性大學


主人安排的會外活動之一是參觀大學,這是自由活動,還有其他可選的項目,我很慶幸選擇了參觀大學,親身體會這小國寡民是如何善於借力辦大事的。這所大學位於多哈西郊的大學城,是莫扎王妃一手創辦的,並以她的姓氏命名:“哈馬德·本·哈里發大學”,簡稱HBKU。根據介紹,她先請了一位國際知名教育家(可惜我沒有問名字和國籍)來主持,提供充足的經費和場地,但完全放手讓他按照他的教育理念辦學,不加任何干涉。這所大學自稱目標是培養“具有批判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的人才,從而湧現出引導21世紀的“地球公民”。其獨特做法是博採各國際名校之長,聯合辦學院。目前共有8個這樣的學院,例如計算機工程學院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合辦,因為該校這一專業有特長;國際關係學院與國際關係學科享譽世界的美國喬治敦大學合辦;醫學院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合辦;商學院與法國著名高等商學院合辦……等等,美國最多,5個學院,英國2,法國1。所謂合辦,就是學制、課程完全與合作方一樣,主要教師也基本上從該校聘請,學生成績和學位得到對方承認,例如國際關係學院的畢業生可得到美國喬治敦大學的學位。所以從教到學都是國際化的。除8個國際化的學院外,還有一個以阿拉伯語言歷史文化為專業的學院,則是卡塔爾自己辦,不與外國合作。2012年又創辦了一個翻譯學院,培養碩士學位的翻譯人才,計有阿拉伯、英、法、西、漢語。

 圖為哈馬德·本·哈里發大學

招生則向全世界開放,看來大部分學生還是來自阿拉伯國家,女生人數竟超過男生。我們與幾個學生隨便聊,他(她)們對學校的教學和生活都表示滿意。其中有一個來自開羅大學的女生,我問她這裡與開羅大學相比較怎麼樣,她語氣強烈地說那開羅大學簡直無法和這裡相比!按說在阿拉伯國家中開羅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一定聲譽的,足見這所大學確實起點比較高。

這種博採眾長,借力的做法是事半功倍的。這首先需要雄厚的財力,從教務長到教師當然都是高薪聘請的,更重要的是眼光和魄力,用人不疑,充分放手。這對於掌權者說來是很難真正做到的。校方的接待人員向我們介紹中特別強調卡塔爾的建國思想:國家繁榮以教育為基礎,通過創新來發掘人的潛力,以適應日益變化的世界。應我的提問,他們說科研的重點在於擺脫對石油的依賴,發展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促進可持續發展。


 
以錫德拉樹為象徵


另一個我感受較深的是他們在各種宣傳中經常強調,在國際化、現代化的同時必須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保護文化遺產。在大學城處處可見一種樹,名錫德拉(Sidra),樹不高,很結實,枝葉如蓋。它的特點是在沙土中紮根深而穩,抗旱、抗風暴,象徵堅韌不拔、抵禦各種艱難險阻的精神。在參觀大學時,講解員一再提到這種樹的精神。它還是神話和民謠中經常出現的象徵知識之樹。詩人、學者和遠方客人經常在樹蔭下聚會,交流思想。它的花、葉可以入藥,果子可以食用。卡塔爾基金會用它做Logo,其宣傳小冊子封面就是以錫德拉樹為標識。其含義是樹根堅定地扎入本國的文化傳統的土壤,同時枝葉向上儘量伸張,與現代學識和發展相結合。錫德拉樹不僅屬於卡塔爾而是阿拉伯世界共有的。我感到可能略相當於希臘的橄欖樹,不僅見於希臘,而見於地中海沿岸各國,成為和平和某種文化的象徵。

圖為錫德拉樹

正巧WISE開會期間北京正在舉行APEC峰會,各國首腦雲集,卡塔爾艾米爾也在其中。據說王妃本來應該同赴北京,就是因為WISE會議不可離開。我無意中見到卡塔爾的英文報紙,頭版頭條新聞就是艾米爾在北京參加APEC會議的消息,與中國領導人全身合影佔了一大版。消息中還報道,卡塔爾基金會給北京大學捐了一筆錢,專門設立中東研究講席,數字我現已記不清,只記得是一筆鉅款,大得讓我吃驚,再次感受這個小國之慷慨大方——美國無論哪個大基金會絕不可能對一個教育項目一次性有這樣大筆的捐贈!這也說明他們對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視。我想國內媒體眼睛都看著大國,這幅照片和給北大捐款的消息大概不會報道。回來一問果然無人知曉,連北大也很少人知道。

我還由朋友陪同參觀了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果然值得一看。建築本身就不同凡響,既現代,又有伊斯蘭特點,氣度軒敞,美輪美奐。後來才知道,這是貝聿銘先生在91歲高齡時設計的,而且應他的要求,專為此博物館建立了一個人工島,使這一建築面臨大海,巍然獨立。單是徜徉於這大廈內外,就足以使人流連忘返。其藏品之豐富、精緻也超出我的想象,堪與世界著名博物館媲美。實際上半天的時間也只能走馬觀花,這樣規模的博物館不是一次能看完的。這些珍貴文物也是那位王妃力排眾議,在全世界出巨資陸續購買的。其抱負不但把博物館作為陳列文物的場所,而且要成為一個伊斯蘭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圖片源於網絡,圖為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也許是我對地圖上夾在兩個龐然大國(沙特和伊朗)之間的這個小島之“小”,印象太深,所以來到以後處處感到其出手之“大”,成鮮明對比。從地緣政治上說,兩大之間難為小,好像那龐然大物的鄰國伸出一隻腳就可以踏平,何況還不止是“兩大”,毗鄰還有一個不算大國卻也比它大好幾倍的阿聯酋。單憑武力是無法抗爭的。所以高度國際化,四處借力,把財富用在和平發展上,未始不是自保之道。在這點上,與歐洲的瑞士有些相近。但是中東畢竟不是歐洲,現在,小國遇到大麻煩了,錫德拉精神能支撐多久,那些大國、中等國,乃至超級大國之間的博弈對這彈丸之地將產生什麼影響,還待觀望。

再次申明,我無意對這個地區的地緣政治做出評論。不過從人類文明的角度,我所見到的這個袖珍小國的治國理念和所作所為,不比那些大國發起的硝煙烽火、流血殺戮更值得維護嗎?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週刊)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