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蘋果、谷歌和Facebook:要向星巴克學什麼

【觀點】蘋果要向星巴克學什麼
蘋果、谷歌和Facebook都是有名的、力量強大的公司。但是目前為止,這三大巨頭沒有一家成功吸引美國人使用智能機購買他們的產品。
反而,唯一一個在移動支付領域取得成功的美國公司是星巴克,星巴克最好的「創新」是為普遍的咖啡消費創造品牌。星巴克稱,美國星巴克直營店舖21%的交易量來自手機應用,顧客在收銀台將智能機對準POS機實現付款,擺脫了現金或信用卡。考慮到去年全美零售店的手機支付交易比例只有2.1%,星巴克實現了每五個訂單就有一個來自手機應用的業績,這著實令人歡呼雀躍。
三星和谷歌都沒有讓大眾打開他們的電子錢包。儘管做了這麼多努力都沒能讓手機代替現金,但是科技媒體Information最近報道,Facebook計劃在Messenger應用上搭載手機支付功能。
科技巨頭試圖推動手機支付的經歷證實了一個社會學的基本原理:改變用戶習慣非常困難。蘋果現任CEO庫克(Tim Cook)只是告訴人們把手機和手錶用作錢包很酷。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不斷證明為什麼智能手機比現金和信用卡更好用,直到人們形成生活習慣。
所以,為什麼星巴克成功了?科技公司可以從星巴克的成功中獲得怎樣的啟示?星巴克手機應用的一大福利就是和公司的「禮品計劃」綁定,當顧客購買一定數量的星巴克產品時,免費贈送商品,例如一杯咖啡。儘管人們經常抱怨星巴克的「禮品計劃」經常變化,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在改變人們購買習慣方面起到了驚人的效果。
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星巴克手機應用的一大優勢在於,他們可以通過手機下單支付一大杯的焦糖蜂蜜拿鐵,繞過排隊的人群直接取貨。但是速度對於其他日常消費來說,作用並不明顯。比如,用Samsung Pay買一份煙燻牛肉三文治,並不比通過現金或者信用卡支付方便快捷多少。——Shira Ovide;譯 吳嘉思

Robert Reich on socialism for the rich using Yahoo's CEO, Marissa Mayer as an example

Yahoo's stock lost about a third of its value last year, as the company went from making $7.5 billion in 2014 to losing $4.4 billion in 2015. Yet its CEO, Marissa Mayer raked in $36 million last year. Why hasn’t Yahoo’s board fired her? According to her contract, if she’s fired she gets $54.9 million in severance.
Mayer can’t lose, either way. Another example of socialism for the rich.
Why do Yahoo's shareholders put up with this? Because they don’t know about it. Their shares are held mostly by big pension funds, mutual funds, insurance funds, and university endowments that don’t want to rock the boat because they skim the cream regardless of what happens to Yahoo. More socialism for the rich.
The rest of us live in a world of hyper-capitalism where wages are falling, workers are fired without warning, and employees are classified as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without any labor protections at all.
And Republican and Democratic Party insiders wonder where the anti-establishment fury is coming from.
What do you think?
Yahoo just released its executive pay packages and Marissa Mayer stands to make millions coming and going.
USATODAY.COM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蘋果的滋味》2016/2015

Hanching Chung 分享了一則動態回顧。"蘋果的滋味"在蘋果日報的網站還找得到紀錄:
20150515
20150515相關照片
比羶色腥厲害 《蘋果的滋味》嚐了就知道
香港壹傳媒集團進軍台灣近15年,《壹週刊》及《蘋果日報》接連創刊,兄弟爬山、相互競爭,從羶色腥的刻板印象,殺出一條血路,轉型為為民眾揭發不公不義的代表媒體,期間內幕與第一手畫面,全在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最新完成的作品《蘋果的滋味》完整揭露;《蘋果》取得公視授權,在《蘋果Live》頻道播出這支耗時三年完成的作品。 李惠仁參加《蘋果》工會放映座談時說,原本只是想拍攝壹傳媒在台灣的發展,但沒想到,期間剛好發
即時新聞
20150511
20150511相關照片
「蘋果的滋味」完整紀錄片 見證壹傳媒歷史軌跡
由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紀錄片,由公視授權,即日起於【蘋果Live】播出。片中講述壹傳媒自2000年由黎智英自香港引進台灣已來,近15年期間所經歷的光榮與哀愁。 想要了解壹傳媒創辦之初的成功祕訣是什麼?狗仔文化對於媒體生態的影響?《蘋果日報》如何成為台灣第一大報?壹電視從創立到賣出的過程有什麼樣的曲折嗎? 時間追溯自西元2000年,陳水扁勝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台灣正值第一
1 年前
查看動態回顧
昨晚近10點,要回溫州街64號看公視播李惠仁導的紀錄片《蘋果的滋味》(壹傳媒/黎智英紀錄片)。前面是臺大文學院院長夫婦和二名助理或學生,他們相談甚歡,我只好在後頭跟進,不敢超越。
臺大是一上軌道的大學,雖然比不上我在FB訂閱的十來家美英大學,不過在亞州算是好大學。我們這些大學里的鄰居多半與其分享些資源。
顯示更多心情
留言


壹工會就《蘋果》裁員會見總編輯
工會昨晚得悉,《蘋果日報》突發組昨日解僱了6名員工,年資由數年至20年不等,全部按合約賠償。工會曾就裁員傳聞約見《蘋果》總編輯陳沛敏,她證實因應公司轉型及需要節流,編採部前後會有10多人離職,部份職位將重新招聘或內部晉升。她不認同是裁員,強調只是配合公司轉型的「換血」行動。
她表示,《蘋果》目前沒有大規模裁員計劃,近日有要求各部組檢討架構及編制,但並無硬性規定各部組要削減多少開支或『交人』。《蘋果》印刷版稍後會有版面改動,希望透過部份部組合併,及暫停招聘早前自然流失的職位以節省開支。
工會亦得悉,近日《壹週刊》裁減了大約10名員工,職位包括插畫、打字等。所有受影響員工有需要可聯絡工會,工會將盡力提供協助。
工會對於公司過去一年不斷裁員感到極度遺憾,雖然傳媒經營環境日益困難,但在此強烈呼籲管理層作出裁員決定前三思,盡力協助員工跟公司一起轉型,勿遺棄過去為公司努力打拼的手足。
壹傳媒工會
2016年4月29日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 Fortune ;三十年風水輪流轉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 Fortune

fortune.com/best-companies/

This year's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list marks Fortune's 19th year of partnering with Great Place to Work.


Google/Alphabet is the No. 1 place to work for the seventh time in 10 years. Six newcomers include Veterans United at No. 30, Hilton Hotels at No. 56, and Slalom Consulting at No. 100. IKEA’s U.S. arm returns to the list, along with GoDaddy and Sheetz.
 See our methodology and credits

-----
1980 年代中,還沒INTERNET,所以類似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這樣的書,被叫好。
我換工作,到DuPont公司上班之前,就是參考那本書來了解該公司。


"Lycra-clad runners"---穿"萊"卡材質運動裝的健跑者---Lycra就是該公司紡織品事業部的產品。
不過,21世紀初,該公司將他們賣出去。
2015年更宣布,要跟另一家化學公司合併。
現在的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名單中,沒有許多30年的優秀公司,如IBM、Du Pont等等。真是" 三十年風水輪流轉"。




Running in Cairo: Miles by the Nile - The Economist

www.economist.com/.../21696964-unlikely-fitness-craze-egypt-miles-nil...

3 days ago - Now it attracts up to 3,000 people to its runs, which change place and ... Each week the procession of mostly young, Lycra-clad runners, male and female, ... Abdel Fattah al-Sisi, Egypt's president, seems inclined to support the runners. ... Doing more will require Mr Sisi to overcome his fear of large groups of ...


3,000 young people running along the Nile: how will President al-Sisi cope?

Each week the procession of mostly young, Lycra-clad runners, male and…
ECON.ST



在高階主管掛冠求去並轉型成效不彰下,英特爾面臨的就是一波波的裁員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Intel將開始新一輪裁員,涉及公司多個業務部門,到2016年年底裁員數千人,Intel 將在下周的財報會議上宣佈裁員的消息。 Intel 新一輪的裁員計劃涉及多個業務部門,部分部門的裁員比例將達到了10%。截止到…
TECHNEWS.TW|作者:TECHNEWS 科技新報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亞利桑那大學教練獎金制

【Focus on】油市瘋狂下跌 教練獎金縮水
與許多體育名校一樣,亞利桑那大學也會給執教達到一定年限的橄欖球和籃球隊教練發放長期貢獻獎,獎金額度可高達數百萬美元。但教練的獎金與油價掛鉤,這可是亞利桑那大學野貓隊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意味著,3月17日帶領男籃出征大學生籃球聯賽(NCAA)首輪比賽的米勒(Sean Miller)和帶領橄欖球隊征戰Gildan新墨西哥大學碗杯的羅德里格斯(Rich Rodriguez)陷入了成功教練的薪酬怪圈:他們的獎金價值一直在縮水。原油價格在2014年突破每桶90美元後現已暴跌至36美元。定於今年3月中旬向羅德里格斯發放的首筆長期貢獻獎可能約為90.7萬美元,比2014年獎金的帳面價值減少了41%。這兩位教練每人的全額獎金很可能從620萬美元降至360萬美元。
亞利桑那並非產油大州,為甚麼公立大學教練的薪酬會與能源價格掛上鉤?這一獎金計劃是兩年前開始實施的,此前一家業主有限責任合夥企業(MLP)向亞利桑那大學匿名捐贈了50萬股股票(MLP是一種享受稅收優惠、從事管道及其他能源設施業務的上市企業)。米勒和羅德里格斯各接受了17.5萬股股票,當時價值620萬美元。亞利桑那大學體育部主任伯恩(Greg Byrne)得到了10萬股,價值350萬美元。
公開記錄隱藏了捐贈企業的名稱,校方對此也不予披露。不過,記錄顯示,2014年5月12日所捐股票的價格為35.36美元,這一資訊顯示捐贈方很可能是Western Refining Logistics。該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史蒂文斯(Jeff Stevens)是亞利桑那大學校友,他曾在2009 年捐款1000萬美元資助學校的體育設施計劃,當時這是校史上最大一筆體育捐資。3月15日Western Refining Logistics股價為20.74美元。史蒂文斯不予回應。
亞利桑那大學確實有理由在薪酬計劃上搞創新。雖然體育部是公立大學裡最有錢的部門之一,但薪酬增速超過了支出增長。高層獵頭企業光輝公司(Korn Ferry)的體育業務負責人查特羅斯(Chad Chatlos)表示,通過活用MLP所捐的股票,亞利桑那大學可以將部份承諾報酬的風險轉嫁給教練;而作為交換,教練擁有了讓獎金增值的機會。查特羅斯說:「遺憾的是,在這個案中,這兩位教練沒能從中獲益。」亞利桑那大學體育部發言人夏普(Jeremy Sharpe)表示,無法聯繫到米勒、羅德里格斯和伯恩對獎金方案發表評論。
從理論上講,這個交易本來可以實現雙贏。亞利桑那大學可在教練任內將MLP發放的股息據為己有,同時又能激勵他們留在圖森。而這些教練如果選擇留校,則可以期待合同期滿後拿到豐厚報酬。去年有許多高薪職位可供羅德里格斯選擇,但是他決定留下來。
幾位一級聯賽大學的體育部主任都表示,從未聽說過這種獎金計劃。他們說,就算知道可以這麼做,也不會拿自己的教練開刀。阿拉巴馬大學體育部主任巴特(Bill Battle)在郵件中寫道:「高校必須對許多創新做法進行慎重考察。」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最初的協定,上述MLP股票兌現並發放的前提是,這三人到2022年3月底依然在校工作。在協定簽訂後一年,他們全部簽署了新協定,修改了獎金的發放時間。伯恩和米勒將提前兩年(即2020年)獲得這筆獎金;而羅德里格斯將分批領錢,本月先領其中的四分之一。
這些獎金最終價值多少,取決於未來四年的形勢發展。假如油價反彈,那麼這三人不僅有望挽回損失、還可能賺到更多。但是,也不能排除獎金進一步縮水的可能性。——Eben NovyWilliams、Brandon Kochkodin;譯 微微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為何電信詐騙以「台灣嫌犯」居多?

【肯尼亚:将台湾人送中国合法 台湾有问题不关我事】
针对肯尼亚将45名涉及电信诈骗案的台湾公民遣返中国,肯尼亚内政部发言人星期二对美国之音说,这是依据国际法规定,将涉及犯罪的嫌疑人遣返回他们入境前登机的出发地点。此外,对于被送回中国的台湾公民中有一名台湾人具有美国国籍的说法,美国国务院表示,正在调查细节中,基于隐私权无法评论。
针对肯尼亚将45名涉及电信诈骗案的台湾公民遣返中国,肯尼亚内政部发言人星期二对美国之音说,这是依据国际法规定,将涉及犯罪的嫌疑人遣返回他们入境前登机的出发地点。此外,对于被送回中国的台湾公民中有一名台湾人…
VOACHINESE.COM|由钟辰芳上傳


為何電信詐騙以「台灣嫌犯」居多?


中國押解肯尼亞電信詐騙團伙成員返回北京Image copyrightXinhua
Image caption中國押解肯尼亞電信詐騙團伙成員返回北京

在台灣叫做肯亞的肯尼亞將電信詐騙集團嫌疑人遣送到中國,但是為什麼涉嫌這一些案件的都是以台灣人居多呢?
這個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很簡單就是相對而言,台灣的護照相當好用,可以在一百四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免簽證或者落地簽證入境。

犯罪手法

對經常轉換詐騙電話發信基地的「集團」也就是中國俗稱「團伙」的歹徒而言,在調度人員上就非常方便。
因為電信詐騙是使用經過多個不同國家服務器撥打語音電話或者發送文字簡訊的方式進行詐騙,因此多數會在多個國家之間移動,降低被查到發送地點的可能性。
這個時候,台灣護照的簽證待遇就成了很重要的所謂方便因素,因為犯罪集團的頭子很可能覺得風聲一緊,就要轉移基地。
所以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如今到了非洲的肯尼亞,都有台灣人涉及其中的電信詐騙集團。
電信詐騙在手機普遍的國家相當常見,除了中國和台灣之外,日本、美國、韓國也都有電信詐騙的案件。

道魔比高低

台灣本身因為電信詐騙案件一度太過猖獗,而通過法律嚴格要求對辦理台灣叫做行動電話的移動電話,不但採取實名制,更需要雙證件。
台灣政府相關部門除了一再呼籲民眾小心之外,也要求銀行對一些符合詐騙集團對象條件的客戶提款要特別注意。
台灣的治安官員曾經告訴我,電信詐騙需要電腦以及通信人才,台灣比中國要容易找到這些人才,他說「所以很多台灣壞蛋就加入這種犯罪」。
一般而言,詐騙集團的手法都差不多,但是根據對象的所在地,取款的方式就不一樣,在台灣因為銀行的分行相當普及、存匯款方便,因此大多以利用未成年者擔任「車手」向受害人直接拿現金。
在中國,因為幅員遼闊,因此比較多的是通過電話,騙取受害人的銀行資料與細節,然後以轉賬匯款的方式取走受害人賬戶內的積蓄。
由於犯罪行為的基地是在海外,牽涉不同的司法管轄權,等回追到歹徒的大本營時,歹徒早已逃之夭夭、不見人影。

受害人的條件

世界各國電信詐騙層出不窮,但是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受害人的條件似乎都差不多。
一般而言,受害人年齡較大,教育程度較低,根據中國政府的說法,每年有上百億人民幣的款項被騙、然後轉到台灣,許多受害人的終生積蓄就此不見。
不過從從這次的事件來看,似乎中國尚未抓到詐騙團伙的首謀,而且追回的金額也太少。
另外就是,詐騙團伙打電話或者發簡訊,並不只是採用「亂槍打鳥」的方式,隨機挑選電話號碼,而是手中握有一定的資料,所以知道受害人的經濟情況,方便下手。
這又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這些資料是從何而來?這也是偵查電信詐騙時,難以突破的一點,還有就是追查贓款去向也是極為困難。
這是因為團伙以人頭的方式開設賬戶,一旦得手就將賬戶放棄不管,治安官員說,如果不斬斷這條路,就算抓到了打電話、發簡訊的一批,詐騙團伙就還是會繼續猖獗下去。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McDonald's and Its 267% Rally Get No Respect From Wall Street;日本麥當勞大幅衰退 美國讓出經營權 --上下游駐日記者簡嘉潁

McDonald’s is having a mo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all-day Egg McMuffins in October at most domestic…
BLOOMBERG.COM

McDonald’s is having a moment.
Actually, it’s been having one for a while. Analysts may find no shortage of things to fret about -- from rising labor costs to lousy consumer feedback on the quality of the food -- but investors love McDonald’s Corp. Okay, there was that seven-quarter U.S. sales slump that took the blush off the share price. It ended last year, though, after Steve Easterbrook becam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overall the stock has climbed 267 percent in the past decade. (It’s up more than 30 percent in the last 12 months alone.)
“McDonald’s has its challenges, but they’re resilient,” said Bob Goldin, vice chairman at industry researcher Technomic Inc. Even he, a fan of sorts, can reel off what he calls the headwinds coming at the giant, among them increasingly nutrition-conscious Americans who might not be tempted by Big Macs and their roughly 28 grams of fat.
Easterbook’s introduction of all-day Egg McMuffins in October at most domestic locations helped yank the company out of its recent funk. There was a 5.7 percent boostin fourth-quarter sales at established U.S. restaurants, the biggest gain since 2012. Global profit climbed 10 percent. The stock is trading at a 38 percent premium to the 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 on a price-to-earnings basis, a nice switch from the 3.2 percent discount early last year.
The CEO has made tweaks big and small since he took the helm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staurant chain in March 2015. He slimmed down the corporate staff, revamped drive-thru ordering to make it more efficient and tackled the flabby hamburger-bun issue by requiring they be toasted longer. Some stores are experimenting with touch-screen menus. The goal is to stem, then reverse, the slide in traffic. Guest counts, as they’re called in the business, have been falling for three years, dropping 3 percent in the U.S. in 2015.
The challenge will be to sustain the breakfast buzz long enough for Easterbrook’s team to address all the nagging issues and follow through on innovations like the create-your-own-burger endeavor. “They want to keep that going over a consistent, long period,” said Jack Russo, an analyst at Edward Jones. “There’s no easy fix on that.”
For some customers, the novelty of hashbrowns at 1 p.m. will wear off. And competitors are elbowing in, with Dunkin’ Donuts, for example, overhauling its menu boards to emphasize its all-day breakfast fare. McDonald’s is aiming to keep up the pace with new items; restaurants in the south will soon be offering McGriddles breakfast sandwiches at all hours. Round-the-clock hotcakes and Egg McMuffins debuted in Australia a few months ago and may show up in other countries, according to McDonald’s spokeswoman Becca Hary.
Even if the breakfast glow fades, the company is hardly in danger of a meltdown, no matter some analysts’ worries. (More of them have sell or hold recommendations out on the stock than buy ratings, an unusual ratio for a company that’s posted such outsize returns.) McDonald’s continues to add restaurants. The dividend keeps growing, with data compiled by Bloomberg showing a 4.8 percent uptick over the past year. And the stock rose 26 percent in 2015, outpacing gains at Yum! Brands Inc. and Wendy’s Co. “People are flocking to safety,” Goldin said. “It’s looked at as kind of a low-risk investment.”
Of course, to stay that way, it’ll have to draw more customers. “The trick is to find right price and the right products that stimulate enough traffic and sales and doesn’t hurt you too badly” if some diners trade down to cheap items, said David Palmer, an analyst at RBC Capital Markets. Now’s the time to get that right because “the company has reestablished some momentum.”
McDonald’s knows it needs to appeal to Americans’ appetite for healthie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are. The chain also has a less than stellar reputation in its limited-service burger-chain universe: It scored lowest in quality, trailing Wendy’s, Burger King and Jack in the Box Inc., in a 2015 consumer survey by WD Partners and Nation’s Restaurant News.
The company has committed to cleaner ingredients, though change will be slow because of its massive size: 36,500 restaurants i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Serving onlycage-free eggs at U.S. and Canadian stores will take a decade, while putting only chicken raised without certain antibiotics on the menu will take two years.
“Their biggest challenge is really being able to resonate with the consumer on fresh and quality, and all the things that the millennials want,” said BTIG analyst Peter Saleh.
Labor costs are a thornier issue. McDonald’s has been feeling some pay-cost pain in the U.S. The profit margin at U.S. restaurants narrowed to 15.1 percent last year, from 17.4 percent in 2014, and the company cited higher wage and benefit expen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14 states raised their minimum rates, and lawmakers in California just made a deal to hike the most populous state’s hourly minimum to $15 by 2022. McDonald’s increased pay by $1 for employees of its 1,400 corporate-owned locations last year, putting pressure on franchisees to follow.
“Labor costs are going to rise and they’re either going to have to suck it up or pass it along,” Goldin said, “and my sense is they’ll do a little bit of both.”



【日本通信】日本麥當勞大幅衰退 美國讓出經營權



日本麥當勞不堪「抵制」慘收131家分店 開放食安抽查盼挽回民心 Sid Weng 近來台灣爆食安風暴,民眾屢傳要抵制、下架某產品,但真的持久有成效嗎?日本麥當勞近年也因品管不佳惹民怨,在日本人同仇敵愾下,日本麥當勞終因營運虧損,131間營收不符預期的門


口頭管理評論巨型企業很容易。我很驚訝日本的麥當勞在有點民族主義的嫌棄(中國供應商的食安疑慮)下,一路走下坡,畢業日本老化問題不是現在才開始。
不進則退的快餐老大麥當勞 (馬克·比特曼); 日本麥當勞衰落的原因(野嶋 剛)

HCNEW.BLOGSPOT.COM|由 HANCHING CHUNG 上傳

by 上下游駐日記者簡嘉潁 on 2015 年 12 月 29 日

台灣頂新一審獲判無罪,民眾發動「滅頂行動」,透過拒買、秒買秒退等手段,呼籲政府重視食品安全。究竟小蝦米有沒有辦法扳倒大鯨魚?近兩年日本麥當勞的衰退,似乎是「消費改變世界」的最好證明。

90年代低價戰奏效 市佔率全日本第一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麥當勞最大股東美國麥當勞打算賣出約33%的股票,已經和日本國內企業、國內外投資基金接觸,尋找可能買主。45年來,由美國總公司主導的經營即將畫下句點。
1994年,麥當勞開始打價格戰,當時一個210圓的漢堡以不到半價的100圓提供,於九月中實施了十七天的特賣,結果販賣數量是前年同期的18倍,2750萬個。營業額比前一年同期增長了五倍。
此後,低價格成為麥當勞的戰略。根據統計當年麥當勞的來客數高達13億人,平均一個日本人造訪麥當勞十次,同年還新增加了399家新店,,至2001年為止,佔了日本速食市場的68.1%。
讓麥當勞成為市佔率第一名的族群,多半是以十幾二十歲年輕人為主,但近年日本速食市場有縮小趨勢,但麥當勞的衰退特別顯著,這兩年業績慘淡,2014年出現掛牌交易以來首度負成長,虧損達218億日圓。
麥當勞近五年營收,2014年首度赤字麥當勞近五年營收,2014年首度赤字

連續兩年營收負成長、美國麥當勞讓出經營主導

2015年一至九月虧損292億日圓,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收下跌了20.2%,來客數減少14.9%。關鍵是去年的「上海過期雞肉事件」、以及今年初一連串的異物混入事件。
2014年720日,上海喜福食品使用過期半年、已變色的雞肉製造麥克雞塊、工人徒手觸摸肉品、將掉到地板上的雞肉撿回生產線的映像在日本放映,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隔天麥當勞緊急終止販售麥克雞塊,並宣布改用泰國雞肉,但仍挽不回消費者信心,來客數八月減少16.9%、九月減少15.6%,即便贈送雞塊免費兌換券,仍有許多人表示「送我吃也不要」。
今年初消費者透過SNS控訴在麥當勞餐點中吃到牙齒、螺絲、塑膠片等異物,加上日媒大篇幅報導,又在麥當勞尚未結痂的傷口上捅了一刀,緊急召開記者會向消費者謝罪。然而麥當勞等於「不安全」、「不潔」的印象深植人心,光是一月的來客數就少了近三成,營業額劇減38.6%



2014年財務表,下半年明顯惡化
2014年財務表,下半年明顯惡化

不受女性與家長青睞、年輕世代印象分數差

台灣「滅頂行動」透過拒買、秒買秒退的手段全台串聯,日本這種情況少見,更多人是「不知怎麼就不會想去」,但這種「盡在不言中」的風氣卻發揮了莫大影響力。
根據「living生活HOW研究所」網站於今年三月針對全國女性消費者(有效份數647份、平均年齡44歲)所做的問卷調查,經過上述一連串事件後,「對麥當勞印象變差」的比例高達97.7%,僅2.3%表示不在意;30.9%表示「再也不去麥當勞」、26.3%「偶爾去」,回答「仍照常去」的人僅佔了9.4%。甚至有人表示「若有人邀我去麥當勞,我會拒絕」。
女性一向被認為對潮流敏感,得此結果並不意外,但日經business的問卷調查(有效份數1165份,男女各半)則得出意外的結論:一向被認為對健康較不在乎、有可能因經濟因素而選擇麥當勞的二十世代,竟然對麥當勞印象最差,在「CP值」、「健康面」、「安全性」、「品牌形象」等項目中,回答「印象差」或「有點差」的比例,都高過了全體平均,甚至有七成的二十世代認為「麥當勞對健康有不良影響」。對鎖定年輕人為消費主力的麥當勞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壞消息。
問卷還顯示有超過六成的家長已經「減少利用麥當勞」。縱然麥當勞今年推出Mother’s Eye」專案,邀請媽媽們一同巡視分店、工廠,開發菜單,執行長卡莎諾娃(Sarah Casanova)更走遍47都道府縣傾聽媽媽們的意見,但想扭轉印象仍需時間。
與之相比,去年八月日本肯德基當機立斷的宣布全面改用國產雞肉,此舉博得了消費者的好感,不僅2014年營業額止跌回升,增加了2.9%,今年持續看漲,截至11月為止,平均營業額增加8.7%,來客數增加1.2%



13
日本麥當勞膽出媽媽安心牌,還是不能挽回消費者的心(圖片來源/麥當勞官網)

英澳麥當勞改革、業績成長

許多國家的麥當勞紛紛展開更符合國情的改革。現在到英國麥當勞點份薯條,鹽分只有2003年時的四分之一,甚至還提供無鹽版本。包含牛肉、馬鈴薯、雞蛋,55%的食材為英國產;澳洲麥當勞則導入觸碰式螢幕,顧客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麵包、蔬菜,製作獨一無二的漢堡。今年一到九月,兩國營業額分別成長了5.2%7.1%
日本麥當勞將如何改頭換面、正視消費者注重健康與產地的風潮,挽回消費者對食安的信心,值得持續關注。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