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一塊牛排,揭開食品安全4大疏失

成功大學旁東豐路的「永林小吃」,其實並不小,綿延四棟透天厝,上上下下將近四、五百個座位。台南醫界、商界大老都愛到這邊聚會小酌。楊志良每次來,總要點上幾盤牛、豬肉和燒烤物。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也三不五時請人來外帶。
台灣每人每年吃掉四十公斤豬肉、六公斤牛肉、二一.七公斤家禽肉類,每人每年共吃肉七十七公斤,是日本、韓國的一倍,只比美、德少。肉品安全,對國民健康影響重大。
但是,到底是誰在為我們餐桌上的肉品把關?從養殖、拍賣、屠宰,到進口肉品的抽檢,看似嚴密的安全系統,為什麼失靈?
《天下》記者從下游的賣場、肉品市場,一路追蹤下游稽查、中游檢驗、上游養殖體系,發現食物上桌前,漫長旅程中的四大疏失。


 ▼安全體系失靈1 
稽查人力嚴重失衡,四百多人掌握兩千三百多萬民眾飲食安全。
現場一  斗六夜市
三月十日傍晚五點半,夜幕低垂,每逢週末夜,有三萬人湧入斗六人文夜市。小神戶牛排老闆謝明郎,正指揮員工架好桌椅,看板標價一百元的牛、豬、雞排,一個晚上可以賣掉兩千客。
夜市另一頭,身材圓胖的雲林縣衛生局長吳昭軍,帶領六位掛著稽查證的稽查員,逐一走訪牛排攤位。


先是查驗輸入動物檢疫證明書,確認生產地,再將肉品樣本封裝進塑膠袋,寫上業主姓名,放進藍色冷凍箱,送往衛生署中區實驗室檢驗。
「各地管食品衛生的,不管人力、物力都嚴重不足,」吳昭軍掐指算著,以雲林來說,一個科長底下只有六個人,十四隻手要掌握全縣七十二萬人的食品安全。
雲林不是特例。
全台灣加起來,不過四百多名稽查員,「光是餐廳和食品製造業者,就有三十萬家以上,你算一下,走一圈要幾年?」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說,這還不包括夜市、攤販。
 ▼安全體系失靈2
抽樣數量不足,全台一年只採樣三百件肉品。
地方稽查人力不足,中央檢驗人力更有限,造成抽檢樣數過低,漏網機率大增。
雞鴨豬牛等肉品,按衛生署的計劃額度,雲林縣一年只分配採樣五十件,全國平均不過三百件,需要檢驗的品項,從瘦肉精、抗生素、到一百多種動物用藥殘留等。
行政院長陳冲坦言,每年進口食品有三十萬項件需要檢查,地方衛生局抽檢,更超過七十五萬項件,但所屬檢驗機關,僅有二十六人,預算不過兩千萬元。也就是說,一個檢驗人員,每天平均要檢查超過一百件。
後端人力吃緊,源頭把關益發重要。問題是,源頭控管嚴格嗎?
現場二   雲林肉品市場
《天下》記者來到安全體系第二現場:雲林肉品市場。


這是為消費者篩選,本土飼養牲畜的重要關卡。
三月九日下午三點,拍賣場內燈光昏暗,一隻又一隻豬在電擊棒的追趕下,繞過半場,豬身蓋上一串串紅色、藍色號碼。
全國唯一女拍賣官林慧如,以低沉嗓音念出豬身上的編碼。電子看板上顯示豬販的出價,短短一小時內,四百隻豬被決定了價碼,以及命運。
雲林是國內肉豬飼養第一大縣。每個月,從雲林肉品市場拍賣出的豬,多達五萬七千隻,佔全台運銷量將近一成。
曾在拍賣場擔任獸醫師,雲林肉品市場公司肉品課長丁瑛傑,過去三十年,每天早上進入拍賣場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獸醫服,檢查即將進入拍賣場的豬。
「一眼望過去,大概就知道今天豬的健康狀況,」他不只看豬的樣態,還要聽豬叫聲、聞豬的味道。
農委會防檢局委託的中央畜產會,也不定期對豬隻進行血液、毛髮採樣。
從拍賣場到屠宰場,每隻豬都要經過獸醫師的三道檢查程序。每個月遭淘汰的豬,超過三千隻。
因為外表看似悠閒的豬,卻是天生的緊張大師,「在運送過程中,很容易因緊張引發氣喘,趕個幾十公尺就倒了,」雲林肉品市場公司總經理黃財福解釋,尤其是瘦肉精飼料餵養的豬,獲利高、倒下的風險也高...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看493期天下雜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