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27日 06:13 AM
我看臺灣這四十六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 鄒至莊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這次回臺灣參加中央研究院第30次院士會議,是我從1970年第一次參加後的四十二年,這又是我在1966年第一次回臺灣後的四十六年——1966年,我也是訪問中央研究院的經濟研究所,被邀請作計量經濟學的演講。回想臺灣過去的四十六年,值得向大家報告。
我1996年被請回臺灣,是因為臺灣的政府歡迎海外的中國學者回來參加經濟建設的工作,把他們當作臺灣的人民。1966年臺灣是相當窮的,中央研究院現在的設備大部分還沒有建立,我們住在研究院對面的一所日本式平房,外面可以看見水牛,但是經濟研究所已經成立,我是在所裏做報告的。
臺灣的經濟發展,大部分依靠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引進的中國最優秀的人才領導經濟的發展。這些人才在政府服務的包括葉公超、嚴家淦、李國鼎、孫運璿、沈宗瀚、俞國華和其他能幹的菁英;在教育界與學術界有胡適(不幸在研究院開會1962年過世)、王世傑(當過外交部長和中研院在臺灣第一任的院長)、錢思亮(當過台大的校長與中研院的院長),還有其他在中研院非常傑出的研究員。我幸運的有機會與為臺灣建設的菁英在工作上跟他們學習實在獲益不少。
我的機會也是臺灣政府與領導人們對海外學者的倚重,當時幾位經濟學的院士有劉大中、蔣碩傑、邢慕寰,都是我的前輩,還有顧應昌與費景漢從1967年開始我們當了蔣介石的經濟顧問,每年暑期回到臺灣與臺灣行政院的五人小組合作研究臺灣經濟發展的方向。回來以後第一個星期五人小組包括行政院秘書長,中央銀行行長、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主計處長,每天早晨從九點到十二點由他們解說臺灣最近的經濟問題,以後幾周院士們共同對經濟問題做研究,研究結果與建議我們再向五人小組報告,經過大家同意院士們把報告公開發表在臺灣的報紙上,公開發表的重要作用是政府要臺灣人民知道經濟政策是經過經濟學家的討論與慎重考慮決定的。
臺灣經濟發展的另一方面是技術的引進。李國鼎對這方面的貢獻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專案是在新竹建立新竹科學園區,把電子與相關的技術引進,這個政策與用國營企業來辦電子與相關的企業是不同的。臺灣的政策還是希望民營企業去辦電子企業,政府的角色只是引進技術而已,這個項目也靠了一般在美國的專家回來幫忙,一個最成功的例子是李國鼎請了張忠謀博士回來先當新竹科學園區院長,後來1987年由政府的資助建立臺灣積電體路公司。
今天海外學人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如以往,這也是當然的:一方面臺灣自己已經有一干非常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經過經濟發展以後政府的功能減少了——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臺灣建立了民主制度,使得政府對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效率沒有從前好,第二是臺灣經濟已經相當的發展,進一步發展的速度會減慢。當然,臺灣政府還是歡迎海外學人回來幫助臺灣的建設,每一次在院士會都有一段時間來討論中研院與院士們對臺灣建設的項目,討論的結果會在報紙上刊登。
中國大陸的政府也非常歡迎海外的學人回國服務,政府決定了不少政策,例如兩千人計畫。一般而言,回內地的中國學人比較1960與1970年代回臺灣的年輕,因為中國留學生從1980年以後才能出國求學,但不少年輕的海歸已在政府與教育界有相當重要的職務,他們介紹了海外的有些思想幫助中國的發展。
最後,我想談談中國大陸與臺灣的經濟合作。經濟的融合可以從四方面談,就是貿易、投資、人才的流動與由前三者帶來的技術,這兩個經濟體在四方面都有合作。1980年代臺灣在中國大陸投資促進了大陸的經濟發展,1990年以後大陸的經濟也進步了;雙方的貿易與投資對彼此都有好處,人才的交流也增加,就中研院來說已經選舉了中國大陸的公民當了院士。中國大陸政府非常歡迎臺灣的人才到內地參與經濟建設,包括有些從前在臺灣當過行政院副院長與部長的。臺灣政府還沒有那麼開放,可能因為政治因素。我想以後兩方面人才的交流會繼續增加。
(注:鄒至莊,美籍華人經濟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年提出著名的“鄒氏檢驗”,曾向臺灣及中國大陸提供經濟政策諮詢,八十年代實施“鄒至莊留學計畫”,經濟學家楊小凱、李稻葵、許小年、胡祖六等人受益於此。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富人賴住香港“廉租房”
香港不少人在生活富裕後仍賴住在政府提供給中低收入家庭的公租房
2011.6.16
Lex專欄:Prada為何鍾情香港?Prada’s IPO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Prada has packaged it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n a typically artful way. The Milan-based fashion house has chosen to list in Hong Kong, it says, largely because of its proximity to China,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luxury goods market. But Prada has just 14 stores across the entire mainland, fewer than in Tokyo. Its aggressive expansion plan (the primary justification for selling shares) is to fill holes in its global network rather than in China – it has no stores in Stockholm, Barcelona or Brussels, or anywhere in Russia or Brazil. An outlet on every Chinese corner, after all, makes little sense. High taxes mean that a large portion of luxury items is bought offshore.
Prada對其首次公開發行(IPO)的“包裝”具有它典型的設計感。這家總部位於米蘭的時裝公司選擇了在香港上市。該公司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這裡毗鄰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奢侈品市場——中國內地。但Prada在整個中國內地僅有14家門店,還不及東京一個城市多。該公司的大規模擴張計劃(這是發行股票的主要理由)旨在填補其全球網絡(而非中國)的空白——該公司還沒有在斯德哥爾摩、巴塞羅那、布魯塞爾以及俄羅斯或巴西的任何城市開店。畢竟,把門店開到中國的所有角落沒什麼意義。這裡的高稅率意味著,中國人很大一部分奢侈品是在海外購買的。If executives were entirely honest, they would admit that the IPO is where it is because that is where valuations for trophy assets are highest. Christie's, the auctioneer, broke 36 world records at its Hong Kong Spring sales, concluded earlier this month; 10 Pollock's Path, an 8,302 sq ft propertyon The Peak, sold last week for a record HK$800m (US$103m). If Prada prices on Friday at the midpoint of its indicative range, the equity would be valued at 24 times this year's earnings, significantly ahead of a clutch-bag of rivals in Paris, London and Milan.
如果該公司的高管們完全誠實的話,那麼他們將承認,把IPO設在香港,是因為那裡對炫耀性資產的估值最高。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本月早些時候結束的香港春拍打破了36項世界紀錄;位於香港太平山一處8302平方英尺的豪宅——香港普樂道10號(10 Pollock's Path)上週賣出了創紀錄的8億港元(合1.03億美元)。如果Prada週五公佈的定價位於指導價區間的中點,那麼其股票今年的預測市盈率將為24倍,遠遠超過其在巴黎、倫敦和米蘭的同行業競爭對手。Prada is truly a “trophy asset.” Unlike most of its European competitors, the company has an undiluted exposure to the top end of luxury. It will also be the only Italian stock, and the only luxury stock of size, listed in Hong Kong . That institutions have subscribed for five times the shares available suggests they are ignoring the network expansion, which can only weaken margins. They are essentially showing the same lust for shiny baubles as the taitais queuing outside Prada's flagship Hong Kong store on Canton Road. You 've bought the handbag; now buy the share.
Prada是真正意義上的“炫耀性資產”。與多數歐洲競爭對手不同,該公司純粹面向最高端奢侈品市場。此外,它將成為在香港上市的唯一一家意大利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大型奢侈品公司。機構投資者的超額認購已達到5倍,表明這些投資者選擇忽略Prada的網絡擴張計劃,儘管這個計劃會削弱利潤率。他們表現出的慾望,本質上與在廣東道Prada旗艦店門前排隊的小姐太太們是一樣的,都是對華而不實小玩意兒的渴求。你已購買了Prada的包包;現在去買它的股票吧。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闢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