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群創 恆大 等等公司 美國工會

 Two big labour disputes in America are grappling with, among other things, the potentially seismic impacts of decarbonisation and AI. Unions need to work with these changes rather than against them, if they want to secure their members’ livelihoods: https://econ.st/3YEGMmk


Illustration: Mari Fouz

群創 恆大

。。。。

這幾天,中國的房地產公司恆大和碧桂園接連債務暴雷,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我本人也感慨萬千。有一種「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感覺。


特別是碧桂園。我第一次聽說碧桂園這家公司,是在2007年。那一年我35歲,還是一個小記者,剛到北京,被編入產經新聞的長期連載「鄧小平秘錄」的寫作班。每天都在夜以繼日地看書查資料、以及採訪與鄧小平生平有關的人和事。


有一天,忽然看到一條新聞。廣東的房地產公司碧桂園的創辦人楊國強,將其大部分財產送給了他的二女兒,25歲的楊惠妍。金額約700億港幣。楊恵妍一夜之間成為了中國首富。當我看到比我年齡還小10歲的女生,竟然拿到了我想都不敢想的財富的時候,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後來我就一直在關注碧桂園這家公司。發現其賺錢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政商關係,拿到別人拿不到土地和貸款。而且公司的經營方式,是以家族經營為主。當時我就判斷,這一家公司應該不會走得太遠。


恆大也是一樣。老闆許家印出身貧寒,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小聰明淘到第一桶金。然後結交了很多權貴,才把公司搞得風生水起。但恆大集團的管理方式老舊,一切決策都是看老闆心情。公司上下全看老闆一個人的臉色。看到那樣的經營模式,我也認為這家公司如果進入自由競爭的環境,一定會被淘汰。


現在看來,這兩個預想,都不幸被我言中。兩家公司的負債,都是天文數字。這兩天傳出楊惠妍在忙著轉移財產;許家印和老婆離婚、企圖保留一部分個人財產。不知道他們的做法能不能逃過習近平的法眼。能否全身而退,還要看共產黨的心情。


我認為,不管是許家印還是楊惠妍,其實都是被時代推到風口浪尖的平凡人物。成功是因為大時代的背景和一些機緣巧合;失敗也不應該歸罪給他們。任何人站在他們的立場,應該做出的選擇都會差不多。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就像是一場鬧劇。


可憐的是那些掏光了自己和父母的畢生積蓄,買了房又等不到交屋的人們。生活在共產黨統治下「被割韭菜」又無處可逃的億萬中國人,這些人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悲劇。


#矢板明夫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