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2008.05.21
警惕以行善的名义施暴
5月20日中國南充市麥當勞被人群衝擊,圍攻者聲討麥當勞賑災捐款太少。同時中國在流傳一條“國際鐵公雞”的短信,列出在中國發大財而給災區捐款少的國際 名企黑名單。德國之聲記者瀟陽認為,捐款是道德義務而不是法律義務,強迫捐款違背了捐款的真義,有以行善的名義施暴的嫌疑,這樣的行為只會損害中國人在這 次抗震救災中呈現給世界的良好形象。
中國四川發生大地震後,海內外華人空前團結,表現出空前的愛心和公益心,救災過程中傳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社會各界不分貧富紛紛慷慨捐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良好的國民素質和道德境界。大自然的災難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心和勇氣,災難過後的大地上大大地書寫著人性二字。
遺憾的是,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捐款熱潮中,出現了一些有悖捐款的本來意義的現象,如果不及時對此進行反思和反省,會影響中國社會形成一個可持續性的、成熟的捐款文化的形成。
捐款行為的兩大原則是自願和不求回報,二者缺一 不可,否則捐款就成了稅款或者是買賣支付。自願,是因為捐款者聽從的是他內心的道德召喚,而不是外部的法律義務或者是對制裁的恐懼;不求回報,捐款才一方 面不帶有利益交換的性質,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它使得捐款與施捨不同,它不會讓受益者產生依賴關係和需要感恩戴德的不平等心理。因此,捐款如果 不是匿名的,至少也應該努力做到捐款人與被受益者之間不形成一對一的直面關係。
汶川地震給災區人民帶來慘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捐款當然也是多多益善,公眾輿論應該褒獎捐款,媒體應該起到弘揚善行的導向和推動作用,這都是毋庸置疑的。儘管如此,捐款行為和對待捐款行為還應該不背離自願和不求回報這兩個原則,否則捐款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其實,無論是麥當勞還是所謂的“國際鐵公雞”黑 名單上的其他一些外資在華企業,在這次賑災中都慷慨解囊,表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即使是相比之下某家公司真的捐款數量不多,也不應該被圍攻或者在公共輿 論空間受到語言暴力的圍攻。捐款畢竟不是公司要履行的法律義務,敦促企業捐款除了用道義上的感召,不應該用其他任何強制手段。只要一個企業的收入來源合 法,任何法律義務之外的強制支付都是一種搶劫行為。即使是在救災這樣的非常狀態中,法律秩序和法律賦予的權利也應該得到尊重。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地不幸成為 災民,我們至少能保持人性的高貴與尊嚴而不成為暴民。
據“三湘都市報”報導,一張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 軍的“手諭”字條成為中國各大論壇的熱點話題。字條上指責公司有1%的對捐款不積極的員工是“冷血”和“人渣”,讓這些人從公司“滾蛋”。這一字條不但語 言上充滿暴力,也體現了對法律的不尊重,對他人的不寬容,以簡單粗暴的黑白思維方式,以捐款與否和捐款多少為標準,將人分為善惡兩類。
5月12日以來,國內的幾大門戶網站都出現了 “捐款數量排行榜”,捐款數量成為了一個衡量愛心多少的道德尺度。更有不少好事者將一些被認為是捐款數量不夠的富人的個人財產隱私挖掘出來,揭露他們為富 不仁,缺乏回報社會的愛心。還有不少地方出現了捐款刻意追求媒體效應,將捐款重新在電視攝像機前表演一下的現象。商業門戶網站阿裏巴巴董事長馬雲六年前的 一番舊有關捐款的言論也也被拿來炒作,形成了網路輿論的道德追殺。
正如捐款是人的積極的道德義務,不捐款也是人的 消極法律權利。在一個真正尊重人格尊嚴的社會,在人人踴躍捐款的同時,一定不應該是對不捐款的人或捐款少的人進行道德審判、遊街示眾和嘲諷的社會。一個人 性化的和充滿愛心的社會,也一定是個寬容的社會。在一個寬容的社會,對於捐贈的一分錢,我們也應該說聲謝謝。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們可能無法做到匿名散千 金的瀟灑,但我們不應該因為捐款或者捐款更多就自然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道德優越感。中國人在災難來臨時展現了良好的國民素質,讓我們用更加寬容海量的國民 胸懷來與世界相處。
瀟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