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中國經濟大放緩 China GDP was overstated by 12%, new research says;中國新年迎來的將是泡沫,而非增長。 China's spectacular performance might be coming to an end中國去槓桿行動陷入艱難境地、民營企業將面對「比預期更冷、更漫長的冬天」。史上最大1920兆台幣泡沫 中國房市瀕崩盤; China’s Great Wall of Debt: Shadow Banks, Ghost Cities, Massive Loans, and 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racle By Dinny McMahon ;中國奇蹟的句點:殭屍企業、鬼城與影子銀行,停滯的中國將如何波及全球經濟?新的成長力道會出現嗎?



China’s slowdown may be more severe than estimated.



中國經濟放緩正在給昔日可靠的增長引擎——中國消費者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可能加劇目前正在擾動全球市場的經濟低迷。
在中國經濟失穩和中美貿易戰雙重打擊下,中國消費者信心減弱,因而減緩了消費開支。與此同時,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價格繼續攀升,教育和醫療資源不足也推高了生活成本,令形勢雪上加霜。在這種壓力下,人們開始推遲購買大件商品,並在非必需品消費上降級。
中國已不再僅僅是世界工廠,同時也是許多消費品、奢侈品和耐用品的最大市場,這是因為中產階層不斷壯大,購買力增強。但隨著中國消費者減少開支,受到衝擊的不只是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還波及了全球,從石油生產商到數位產品製造商再到旅遊服務,沒有哪個領域能獨善其身。



China has had an impressive four decades but recent returns on investments have "collapsed", says the Financial Times' Martin Wolf.




中國新年迎來的將是泡沫,而非增長


週三公布的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證實了官方PMI數據的壞消息。財新PMI進一步顯示,12月份新訂單數量出現了兩年半來的首次下滑。
這一跡象表明,中國央行實施了九個月的貨幣寬鬆政策未能提振對實體經濟的放貸,但卻成功推動房價和政府債券價格進入泡沫區間。中國貨幣政策機制的這一扭曲現象對2019年來說不是好兆頭,並且令有關中國經濟增長或在今年第一季度觸底的預測顯得有些樂觀
就算銀行開始再次放貸,主要還是面向其他金融機構和政府,而不是真正推動經濟增長的缺乏現金的民營公司。
此外,資金也流入了中國主權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市場,推動收益率自4月以來下降了0.4個百分點。同時,房價也大幅上漲,去年11月較小城市房價同比上漲超過10%,創至少2010年以來的最快漲幅。

2019.1.2

中國去槓桿行動陷入艱難境地

為促進短期經濟增長,中國控制企業債務飆升的行動已退居次位。目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了投資者對中國去槓桿化承諾的擔憂。
官員們表示,削減國內企業債務,尤其是龐大的國有企業的債務是一項國家優先事項,為的是支撐長期經濟和金融健康。
但事實上,由於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擺在眼前,加上可能影響中國出口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仍在持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領導人已明確強調要支持國內需求,敦促地方政府加快投資項目,以確保經濟有足夠增長。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提高利率是中國去槓桿化取得成功的必要措施,但中國央行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釋放了更多現金給銀行放貸。中國央行在2018年四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數千億美元用於銀行貸款。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Maximilian Karnfelt表示:“如果他們真想去槓桿,就會收緊貨幣政策,但他們似乎不願意這麼做。”
----

據金融數據供應商萬得資訊(Wind Information)統計,2018年中國企業債券違約事件大增至119件,涉資規模達1166億元人民幣(約5290.14億元台幣),無論件數或金額都是2017年的3倍以上;2017年中國有35起企業債違約事件,涉資337億美元。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導,儘管以中國在岸債券市場規模而言,這些企業違約事件涉資看來微小,但違約事件急速增加,仍暴露了在過去10年靠舉債推動經濟成長造成的深層壓力。

野村集團(Nomura)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身處中國建設與開發浪潮中心的房地產業已然債台高築,至2018年6月止,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和已發行債券在內,負債金額達15.6兆元人民幣(約70.77兆元台幣),比3年半前暴增超過1倍。

伴隨中國經濟減速及政府致力推動金融去槓桿化,銀行對擴大放貸更趨審慎,許多地產開發商償付債務愈來愈勉強。陸挺說:「部分開發商可能會發現自身短缺能如期交付新屋建案的資金。」

寧波銀億集團上周發布公告,稱集團因短期資金周轉困難,未能如期支付約3.21億元人民幣(約14.56億元台幣)贖回部分債券本金及利息,成為最新1家發生違約的民營企業。

銀億集團創辦人熊續強是寧波首富,身家估達295億元人民幣(約1338.42億元台幣),此消息一出,媒體紛紛以「寧波首富也沒錢」大肆報導,並指出2019年銀億尚面臨約15億元人民幣(約68.6億元台幣)巨額兌付壓力。

2018年銀億與其他地產商的違約事件,打破了中國房地產業過去的零違約紀錄。根據萬得資訊,2018年發生了6起地產商債務違約事件,涉資總額為46.7億元人民幣(約211.88億元台幣)。

2014年以前,中國企業不曾有債券違約記錄,因隱性擔保(implicit guarantee)制度讓投資人無需承擔損失。但從2014年起違約事件就逐步增加,且分析師預期,2019年中國企業債務違約情況將進一步攀升,儘管政府寬鬆政策可望使違約率維持在相對低落的水準。

深圳祥祺集團董事長陳紅天上月在由政商界要人組成的「深圳同心俱樂部」發表演講時,才表示北京當局支持民營經濟的承諾,迄今未化做具體扶持政策,中國民營企業將面對「比預期更冷、更漫長的冬天」

陳紅天說,新的一年民營企業恐面臨「比預期更大的困難」。超過半數俱樂部成員都面臨因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降溫、融資問題和監管趨嚴等因素而產生的困難,且其中10%「遭遇非常大的難題」。(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2018.10.15


TODAY.LINE.ME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受到美中貿易戰增溫、經濟成長趨緩等因素影響,中國房市往年「金九銀十」盛況不再,不僅指標房企萬科、碧桂園等大打五到七折削價賣房,中國房企更瀰漫著「只求活下去」的悲觀氛圍;規模逾四...





中國奇蹟的句點:殭屍企業、鬼城與影子銀行,停滯的中國將如何波及全球經濟?新的成長力道會出現嗎?

China’s Great Wall of Debt: Shadow Banks, Ghost Cities, Massive Loans, and 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racle



目錄

推薦序一 怎麼看中國大陸的未來?/呂忠達
推薦序二 債務長城的鬼影/乾隆來
前言 中國經濟能例外到什麼時候?  

第一章 黑箱
1.國家利益就是欺騙市場的正當理由
2.閒不住的手
3.過度累積的權力
4.村騙鄉、鄉騙縣,一路騙到國務院

第二章 殭屍企業孵化器
1.照抄。當事情出錯,也錯不在你
2.利維坦企業的利維坦虧損
3.提升它們的活力,不能讓它變成殭屍
4.我們移山填海,挖到一輛富豪車!

第三章 鬼城
1.一開始就沒人住──地方政府的野心
2.城郊都在蓋新區,可容納34億居民
3.誰能讓空城住滿人?
4.中國也有次貸危機 

第四章 與民爭地,吹泡泡 
1.土地融資有特效,卻可能變瀉藥
2.剷平農民的飯碗、移工的蝸居
3.被有錢人「綁架」的住宅區,無殼族買不起 
4.這麼大的泡泡,怎麼還沒破? 

第五章 中國金融,影子面積越來越大 
1.「為人民服務」?中國銀行體系才不
2.「我們不一樣」,有好處的龐氏騙局
3.再小都要救,大到不能倒 

第六章 危機比你想像的來得晚,但…… 
1.中國式量化寬鬆規模有多嚇人 
2.就怕北京當局辦不到對症下藥

第七章 習近平遭遇的抗拒
1.四大殲滅戰與既得利益者 
2.打不完的老虎與蒼蠅
3.「社會穩定」成了既得利益者的護身符 
4.特權可以動用的,比你以為的多 
5.中國有錢人哪來這麼多錢 

第八章 高齡中國,急需新的成長力道
1.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了
2.中國人口還沒富,卻已老 
3.供給面祭出吸星大法 
4.取得支配權的產業,常變得無利可圖

第九章 新常態
1.中國一旦停滯,會波及全球
2.當越來越多人收入不再增加
3.食安與污染
4.不會崩潰、不會動盪,光「停滯」全世界就受不了

致謝

前言

  中國經濟能例外到什麼時候?


  不過經濟刺激從未真正停歇過,負債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核心動力。若以絕對數值來看,中國的債務似乎是可以控制的。雖然難以準確計算,但到了2016年,中國的非金融債務總額是整個經濟體的2.6倍,和美國相去不遠(雖然有些估計又高出許多)。其實令人擔憂的並非債務總額,是債務累積的速度。2008年,中國的債務總額不過是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下簡稱GDP)的1.6倍。根據以往的經驗,當一個國家相對於其經濟體,太快累積過多的債務,危機通常就會發生。

  事實上,中國累積債務的速度,可能是現代史上最快的。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表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體的負債增加了12兆美元(按:約新臺幣三百六十三兆元。),約等於該年美國整個銀行體系的規模。而中國的銀行體系規模,在過去九年間擴大了三倍,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都因此拉警報。

  「對一個先進的經濟體來說,這個槓桿就已經太大了,更何況是新興經濟體。」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在2016年末說道。他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日漸仰賴「快速的信貸擴張」,是全球金融穩定的第一大風險。

  假如你在中國開車兜風,就會發現事情不對勁。許多城市都被無人居住的公寓大樓圍繞;奢華的政府大樓劃分許多辦公室,卻沒幾位官員在使用;中國工廠生產的鋼鐵占掉世界總產量的一半,遠超出該國的需求量;政府填海打算蓋工廠,卻從未真正蓋起來;國內各地工廠林立,卻都沒有發揮潛力。而風險就在於中國的負債浪費在這些,沒有回報的計畫上。

  或許在21世紀──常有人稱之為「中國的世紀」的某一天,中國會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宰制整個地區、甚至全球;而且多數人都認為這一天很快就會來。但在這件事成真之前,中國將面臨報應。

  至於報應具體會如何出現,很難說。有可能是金融危機,或是長期經濟緊縮,就和日本在「失落的十年」(Lost Decade)期間體驗的一樣。或者是成長率跌到2%左右,這對已開發經濟體來說算正常,但對中國這種開發中國家來說,這樣就是停滯不前,而且很難彌補。

  雖然政府當局可能成功改革這個經濟體,但此時改革一定既痛苦又難以成功,導致經濟成長有段時間變慢,甚至永遠慢下來。但不管報應以何種形式出現,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奇蹟結束了。北京應對未來的方式,可能只是延緩中國的崛起,但也可能一蹶不振、永遠無法振作。

  20年來再被看衰,但中國就是能例外

  當然,中國的這項危機一再被人預告,卻從來沒成真過。2001年,專欄作家章家敦在其著作《中國即將崩潰》主張,中國經濟被脆弱的金融體系威脅,而共產黨會在十年內失去政權。2010年,以預測到安隆公司(Enron)垮臺而聞名的美國避險基金經理──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將中國的經濟形容成「通往地獄的飛車」,房地產市場看起來像「杜拜的一千倍」(會這麼說,是因為前一年杜拜爆發了危機)。

  2014年初,投資客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在一篇短文指出,中國的成長模式已經「氣力放盡」。他預測:「中國的難題在接下來短短幾年內,會面臨危急關頭。」兩年後,索羅斯又說:「硬著陸看來是難以避免的。我不是預測到,而是已經看到了。」

  但中國經濟不但仍屹立不搖,還維持極高的成長率。過去四十年來,它幾乎每年都能維持平均10%的成長,而且不曾低於6%。成長自2012二年後開始趨緩,看起來黃金時期結束了但就算是2016年,成長率也有6.7%,依舊高得嚇人。

  對許多人來說,這種「無法失敗」的情況,證明了中國的例外主義;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管理,交給一群技術統治論的菁英負責,他們不受意識型態的紛擾、能下強硬的決策,追求成長、凌駕一切。
  
  而美國人對中國例外主義深信不疑,正好反映出他們對自己國家的不安。2010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電視節目《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中說:「不如我們來當一天中國人?我想你們也知道,這樣就能授權給正確的解決方案!」

  美國媒體常將中國描寫成美國想效仿的一切事物,卻又擔心短時間內學不來;簡言之,就是經濟健全、技術支配與妥善治理。比較樂觀的描寫是,2015年的電影──《絕地救援》(The Martian)中的中國形象;在本片當中,美國國家暨太空總署(NASA)要是沒有中國協助,就無法從火星救回麥特.戴蒙(Matt Damon)。

  至於較為悲觀的描寫,則是2010年的某一支美國政治廣告,場景設在2030年北京的某間教室,一位中國教授解釋,美國之所以失去全球霸主的地位,是因為美國人既浪費又負債。「所以他們現在得幫我們工作啦!」教授說完,全班哄堂大笑。根據蓋洛普公司(Gallup)的年度民調,自2011年之後,多數美國人都認為,中國已經是世上最大經濟體,但其實中國經濟體的規模,只有美國經濟體的70%。

  簡言之,中國例外主義被普遍接納為事實,正是中國如此強勢的主因。2014年,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發問,澳洲對中國的政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前澳洲首相東尼.艾伯特(Tony Abbott)的回答言簡意賅:「恐懼與貪婪。」

  澳洲可能比其他國家,更能深切感受到中國的貪婪。我造訪帕拉布爾杜不久後,採礦潮就結束了,但現在澳洲人想要用一股「農業潮」來取代它,因為中國的中產階級,對於牛肉、海鮮、酒類、蜂蜜與日常用品的需求量都增加了。同時,造訪澳洲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使得教育事業與旅遊業分別成為澳洲第三大與第五大出口產業。

  但艾伯特首相所說的貪婪,不是指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帶來多少機會,而是說它在十年後,有可能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假設美國每年要成長2%,那中國經濟體的規模,就必須在2016年至2030年間翻倍。成長幅度這麼大,也代表機會比成熟市場多。但若要享用中國崛起的果實,就得先付出極大的代價。




BOOKS.COM.TW
書名:中國奇蹟的句點:殭屍企業、鬼城與影子銀行,停滯的中國將如何波及全球經濟?新的…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