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東洋藥品

製藥業股王東洋藥品,十八年前,曾瀕臨倒閉。今天卻因大膽做出癌症新藥,成為製藥與生技業的《天下》標竿企業龍頭。
董事長林榮錦的祕訣之一,是「每年都跟員工說,十年後我們公司要長什麼樣子;這個產業十年後是長什麼樣子。」放長眼光,不僅易形成共識,更易跟團隊比對,所需核心能力的落差在哪裡?如何補足?


 台灣東洋藥品1960年成立至今,從傳統注重製造和銷售的逐步轉變,躍升為今日行銷導向新藥開發為主的國際企業,在瞬息萬變的競爭市場中,台灣東洋藥品的 舞台不再侷限台灣,明確定位於製藥市場的角色,期許成為亞洲第一家原開發藥廠,為華人特殊疾病貢獻心力提昇世界生技產業地位



http://ceo-speaks.blogspot.tw/

【經濟日報2011-07-18】台灣東洋藥品董事長林榮錦專訪摘要

東洋近四年獲利狀況
2011/07/18 10:32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藥品董事長林榮錦指出,大陸醫藥市場一年有人民幣1.25兆元的規模,是台灣業者最有機會切入的市場,台廠應鎖定蛋白質藥品為發展重點,才有機會在亞洲市場開創新局面。


東洋以傳統學名藥廠起家,不少家庭都有使用的「面速力達母」外用成藥,即是由東洋生產。東洋近年力求轉型,自2005年跨入蛋白質藥,除了已有十項蛋白質 藥物,也積極在兩岸籌建年產能2萬公升的蛋白質藥廠,預估2013年陸續投產。東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股價站上百元,上周五(15日)收盤價149元,上 漲5元。


2011台灣生技月中的生物科技大展將自21日展開,林榮錦也將應工研院邀請,在「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2011)」中發表演說,在會前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台灣生技業未來走向,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生技醫藥業和其他產業比較的特殊性?


答:生技業是屬於「知識密集」的產業,人類疾病不斷改變,產業也隨之不斷更新,沒有累積10年以上的經驗,很難進入這個領域,藥品製造關乎人命,所以相關法規也特別嚴格。


另外,如果某家藥廠針對某種特殊疾病,研發並成功推出黃金療法,則會改寫競爭版圖。換句話說,生技製藥產業是「贏者全拿」的產業。以東洋轉投資的智擎為 例,目前已授權出去的抗胰臟癌新藥PEPO2 ,如果三期臨床驗證通過並上市,則將來任何新藥必須以此為標竿,具有主導優勢。


如果要以科技產業為例,譬如蘋果電腦的iPhone、iPad等產品,由於做出破壞式創新,改寫了手機或所謂筆電的應用模式,進一步取得這個領域絕大多數的市場。新藥的研發也是如此,只要有人推出黃金療法,所有遊戲規則立即改變。


問:目前全球生技產業的概況,政府又該用什麼態度來發展生技業?


答:目前只要生技業發展有成的國家,觀察他們成功之道,都是透過法規去保護該國的生技產業,各政府都盡力扶植自己的業者,並積極尋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政府說一口好生技 設廠斥資2億美元


問:台灣發展生技業的挑戰?


答:生技業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產業,需要長時間投資,才能展現成果,換個角度思考,早期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在政府大力支持,虧損多年後才造就現在的成果,所 以產業發展,政府的態度很重要。台灣科研成果雖豐富,但缺乏將科研成果轉而發展為商業化產品,導致商業化的成果太少,這都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即是政府機關的做法跟不上企業界,公務系統組織鬆散,溝通存在窒礙;另外政務官如流水,朝令夕改的結果,讓生技產業政策無法 貫徹。政府常常在國外延攬人才,但很多人才回來台灣後,受限於大環境,不能有大開大闔的作為,使得「A咖」人才回來台灣變成「肉腳」。


台灣政府應該拿出魄力來發展生技產業,目前日本、韓國甚至大陸,新藥都陸續出現,台灣卻還在原地踏步,別的國家都展開雙臂歡迎台灣藥廠,目前韓國、大陸都歡迎東洋過去設廠,而台灣政府只是「說得一口好生技」,再這樣下去,東洋不免也要被逼得出走。


問:台灣東洋發展策略為何?


答:過去東洋從學名藥起家,並透過不斷研究新產品,並設定長程目標,用短程獲利支撐長程大獲利。譬如用學名藥銷售獲利,支撐困難學名藥的研發,再支撐特殊學名藥產出,最後才是支撐新藥開發。


創立之初,東洋就決定要做更有競爭力的學名藥,為了要做出區隔,東洋開始投入困難學名藥的研究與開發,讓知識密集和資本密集成為對手的障礙,再一步一步往前推進。


東洋從2005年起,開始投入蛋白質相似藥的開發,手上已經有10項藥物正在開發中;其中,已經有三項藥物約2013年就能進入人體試驗階段。此外,東洋也正積極籌建蛋白質藥廠,今年預估投入2億美元,一年產量2萬公升,約2013年可正式量產。


問:發展蛋白質藥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答:台灣未來如果不做蛋白質藥,用個比較重的譬喻是「男者為奴、女者為娼」。人類壽命愈來愈長,但是長壽的代價,是各種較複雜的疾病,唯有蛋白質藥才能克服。如果台灣再不研發,未來這一類疾病全都要靠國外技術。


【2011/07/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