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產率 (力)反常增長
衰
退通常不像這樣﹐至少在生產率方面不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爆發的6次美國經濟衰退中﹐工人生產率(即每小時產出)平均僅增長0.8%。然而自去年年底以來﹐雖然經濟疲軟﹐但生產率增長折合年率預計平均為2.5%。
佐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的預測專家拉吉夫•達萬(Rajeev Dhawan)說﹐這種情況不符合生產率通常在經濟發展繁榮時期出現增長、經濟不景氣時下降的常態。
生產率的變化軌跡不光是個學術問題。生產率在不景氣時依然強勁對經濟增長、通脹、就業以及最終的生活標準都有重大意義。比如說﹐生產率的強勁增長抵御了能源和商品的通脹壓力﹐令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得以將利率保持在低位﹐幫助刺激經濟。
但Macroeconomic Advisers的克里斯•瓦爾瓦瑞斯(Chris Varvares)說﹐這也是把雙刃劍﹐因為效率的提高意味著公司可以減少工人數量﹐從而在短期內加劇失業狀況。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目前生產率的良好增長勢頭反映出經濟從住房建設等生產率較低的國內行業轉向更為高效的出口行業。因美元走軟令美國出口產品更具競爭力﹐也促使了這樣的轉變。
哈佛大學的生產率專家戴爾•喬根生(Dale Jorgenson)說﹐這是個綜合問題。他解釋說﹐建築行業的生產率低下﹐因此最近幾個季度建築業在經濟中所佔比重的下滑肯定有助於平均生產率的提高。
不管原因如何﹐Fed已經注意到生產率的強勁增長。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最近在國會作證時說﹐在一片混亂之中﹐美國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速依然高於幾乎所有其他發達國家﹐這一點意義重大﹐顯示了經濟的強勁程度。
至少﹐生產率最近的強勁表現令認為此前的增長掩蓋了實質下滑趨勢的人啞口無言。根據一份會議紀要﹐Fed官員去年曾表示﹐實質生產率的下滑無可避免﹐而這會影響企業成本和價格壓力。
曾 擔任克林頓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現供職於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馬丁•貝利(Martin Baily)說﹐有人擔心趨勢生產力是否被抬高了。最近一段時期的情況表明﹐美國經濟依然表現良好﹐實質趨勢生產率每年增長2%至2.5%。大多數經濟學 家預計﹐隨著嬰兒潮一代退休﹐年度勞動力增長將出現滑坡﹐而上述情況有助於抵消勞動力增長滑坡的影響﹐令經濟增長速度的上限在引發通脹前達到接近3%的水 平。
不過﹐一些專家也警告說不要過度解讀最近的增長。畢竟﹐在2001年經濟衰退期間以及之後﹐生產率也十分強勁﹐在當時令部分人猜想﹐經濟是否進入了第二個生產率增長階段──即某種新的“新經濟”。
人們普遍認為﹐20世紀90年代末的第一次新經濟集中在信息技術(IT)設備的生產方面。始於本世紀初的第二階段代表著IT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尤其是零售領域──經濟學家們稱之為沃爾瑪(Wal-Mart)效應。
2005年至2007年﹐生產率增長有所減緩﹐平均每年僅增長1.5%。這表明﹐在IT效率方面﹐可以輕易實現的目標已經被捷足先登了。政府週五將發佈第二季度的生產率數字﹐其中包括對上年的修正。
出口行業的生產率增長遠高於整個經濟的平均增長水平。部分經濟學家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涉及出口商品生產的製造廠商的生產率約為26%﹐遠高於不生產出口商品的廠商。服務行業的情況也是一樣。
該論文的合著者之一、任教於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安德魯•伯納德(Andrew Bernard)說﹐當出口相對強勁時﹐就意味著製造和服務行業生產率最高的公司正在實現增長﹐而這會推動總體的生產率增長。
貝利說這是美元滑坡這片烏雲的“銀邊”﹐美元走軟有助於出口行業的發展。過去10個季度中﹐淨出口推動了8個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包括上一季度貢獻了巨大的2.42個百分點。住房已經連續10個季度降低了GDP的增長。
經濟重點從建築行業轉向別的領域本身對生產率提高的作用微乎其微。重新轉向出口行業也是一樣。但二者多年以來的合力會在不加劇通脹的情況下對經濟增長潛力產生重大影響。
貝利說﹐在這個領域﹐能增長幾個基點就會產生很大的區別。
與 上世紀70年代的情況不同﹐最近的能源價格上漲不太可能抑制生產率。佐治亞州立大學的達萬和幾位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的經濟學家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以全要素生產率衡量﹐1982年之前﹐較高的能源價格會對生產率產生負面影響﹐但這種效應已經消失。
這種效應可能還會走向相反的方向。雖然原材料價格飆升﹐但美國公司表示很難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讓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極力提高生產率﹐以避免利潤受到重大打擊。
Brian Blacksto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