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美國製造業的回流,台灣要增強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星期專訪》何志欽︰中國沒指望 應重新布局美市場

何志欽(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鄭琪芳/專訪
近 幾年美國製造業開始回流,台灣產業外移問題卻持續惡化,導致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曾在美國政府部門任職逾二十年的前財政部長、現任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表 示,美國製造業重生後形成新的供應鏈,加上QE退場後,美元將維持強勢地位五到八年,新台幣會相對貶值,這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他認為,中國市場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該斷頭就斷頭」、「該認賠就認賠」,建議在中國已失去技術優勢的台商,可以收回資金、回台投資,重新布局美國市場。
美製造業重生 形成新供應鏈
問:美國製造業真的重生了嗎?
答: 美國製造業的回流,有幾個時空背景,首先,就是工資的差異,在金融海嘯前,中國做為世界的血汗工廠大概有二十五年,美國很多人工成本較高的製造業移到中 國,形成「美國下單,中國生產」,就像我們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但二○○八年以後,中國政策轉變,希望中產階級崛起撐起內需市場,所以人民幣升值、 工資上漲非常快,加上很多潛規則;相較之下,美國工資沒什麼動,工資顯著接近,美國開始想把工作收回來。

其次,美國產業的發展以三十年為一 期,四十年以前發展計算機、資訊,除了僱用美國人,也用了不少印度、中國及台灣人;三十年前開始做金融產業,用的是歐洲人;但這兩個產業都到盡頭,二○○ 一、○二年出現網路泡沫,二○○八、○九年爆發金融海嘯。美國需要新的產業動能,現在出現「淡藍領階級」,這些人主要來自墨西哥,他們有一定的工程技術, 比高科技低一點、比一般藍領高一點,美國政府用居留權、合理的工資留住這些人,提供穩定的人力來源。

再者,製造業最大的成本是能源,美國在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美國頁岩油的存量世界第二、頁岩氣世界第四;美國二○一五年就可以超越俄國成為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並將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另外,美國量化寬鬆(QE)發了足夠的鈔票,將全球原料都買來了。能源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工資結構是中國自己的決定,加上這幾年中小企業整併及持續發展技術,以及新的人力教育規劃等,現在到了收成的階段,美國製造業開始回流,他們稱為「再度工業化」或「製造業重生」。

美國製造業回流,增加五十萬個工作機會,德州、南加州等地形成「淡藍領生產帶」,這有個好處,譬如賺一億美金,生技產業可能只有十個工作,但這些產業可能有一千個中產階級的工作;中產階級起來後,促成運動器材、家具、成衣、裝潢等周邊產業發展,內需市場就起來了。

缺乏投資機會 降遺贈稅無效
問:台灣產業外移更嚴重,政府也有意吸引資金回流,並提供不少誘因,如調降遺贈稅,為何不見成效?
答: 調降遺贈稅對社會公平的影響太大,尤其是贈與稅。遺產稅是八十歲給五十歲的人,只有一次;贈與稅是五十歲給二十歲,天天都可以贈與。就像跑八百公尺,跑了 六百公尺再幫一點忙就算了,跑一百公尺就去幫忙是害了他,社會階級也變成世襲,現在很多問題就是富二代搞出來的,因為讓他們太easy了。

我 當時主張慢慢調降,錢不會一下子全部回來,資金會慢慢進來,先看看能不能投資。現在遺贈稅一下子降到十%,錢全部回來,回來後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就炒房、 炒股、炒匯,搞得大家雞飛狗跳。台灣不缺錢,缺的是好的投資機會,但政府講來講去就那幾件事,像自經區根本做不到,執行力沒有辦法,也沒有那樣的說服力。

問:台灣能否複製美國製造業重生的經驗?
答:美國最慘的時候,也是台灣最慘的時候,中國把成本壓到最低,美國、台灣都把工作移到那邊,問題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美國比較大,製造業也沒有走光,中小企業在困境時還發展自動化、進行整併;但台灣比較小,海外生產比重卻超過五十%,影響更大。
不過,現在台灣看到一個契機,就是美國製造業開始復甦,並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形成新的供應鏈。此外,美國QE會慢慢收,估計二○一四年底前會結束,未來五到八年,美元會成為穩定的強勢貨幣,台幣相對貶值。

政府應幫中小企業 爭取商機
台灣要增強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中國那部分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應該要轉,轉不了就「斷頭」,再拖下去也沒用;美國重新分配供應鏈,一定有些市場會釋出來,政 府要幫助中小企業找到商機。譬如,這幾年美國開採頁岩油要很多機械,對馬達要求很高,像東元電機的馬達就在美國找到機會,台灣的染料、樹脂等也有賺到。
過去幾年台灣經濟不佳,中小企業還可以撐到現在,抗壓性不錯;現在要重拾信心,我們還有一點時間,不要去怪過去的事,中國市場該認賠的就認賠,反正也賺飽過了,再耗下去沒有什麼意思,我們要重新在美國市場找到機會。
政府與其花大錢寫白皮書,不如來做這些事,協助中小企業找到一個方向,政府也要加強國際談判,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一定要進去,我們要跟美國工業界接頭,爭取製造業這一塊商機,我們當年加工出口也是這樣起來的。
問:台灣海外生產比重超過五成,絕大多數是在中國生產,你說「該斷頭就斷頭」,做得到嗎?

在中國不賺錢 就要趕快脫身
答:現在台商的困境是,有賺錢的困在那裡出不來,不賺錢的就要趕快脫身。一些沒有很好核心技術的台商,在那邊已失去優勢,就不要再投資了,退回台灣重新出發,把資金收回來,投資到對美國的出口,我們人力技術的基本盤是有的,可以來搶美國市場的供應鏈。
有些台商想轉到東協,例如投資柬埔寨,但可能只是賺幾年夕陽工業的錢,那邊好的部分已被中國產業吃掉了,不可能讓給你,不打壓你算有良心了,中國要對台灣讓利不可能,不要再有幻想。
我們應重新布局美國市場,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們在美國市場進退失據,一味搶進中國,以前我們做中國的次包商,反正就是一口飯,現在中國飯也不給你吃了,美國有機會,為什麼不去做?美國製造業才是世界的領導,我們應該偏美國一點,重心要轉移。
另外,政府也要盡到責任,畫出一個藍圖來,只要做出幾個成功的case(案例),就會有帶頭作用,不要老是講那些空洞的東西,像是「黃金十年」,這個月都沒有了,哪裡有十年?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