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美國不交武器,是美國自己生產不出來,美國戰爭部長警告軍工複合體:大型國防承包商必須改變,專注於速度和產量
這不是他的原創,Hegseth 接著揭示,這段話幾乎逐字複製自 2001 年 9 月 10 日,時任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的演說。24 年過去,敵人毫髮無傷,威脅卻已兵臨城下。這不再是一次改革呼籲,這是一份最後通牒:五角大廈必須在真正的戰爭爆發前,先打贏這場針對自己的戰爭。
官僚鐵幕:當「流程」成為致命敵人
五角大廈的採購體系,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最大的單一故障點。Hegseth 直指,這個系統的本質,是一種「制度性慣性」,其心理狀態是流程重於結果。這套體系並非由貪婪驅動,而是被僵局癱瘓;創新並非被惡意扼殺,而是被制度慣性窒礙。其結果是,金錢消失在重複的職責與臃腫的官僚機構中,威脅生命的不是敵人,而是採購流程設定的「不可能的風險門檻」。
我們增加採購風險,就是為降低營運風險。
這個官僚體系反過來馴化國防工業基礎(DIB)。它提供不穩定的需求信號、不確定的預測,導致國防巨頭們採取同樣 entrenched(根深蒂固)、risk-averse(規避風險)和 lethargic(遲鈍)的文化。軍火商甚至從這種落後的文化中獲益:進度超支、巨額訂單積壓和可預測的成本增加成為常態。
軍工複合體不再是為了危機時刻能緊急擴產,而是滿足於等待政府資金到位才採取行動。這形成一個政府與承包商共謀的完美閉環,唯一的輸家是前線官兵與納稅人。
Hegseth 發出嚴厲警告:那些大型國防承包商必須改變,專注於速度和產量,並投入自己的資本來實現目標。如果他們不這樣做,「那些大家伙將會消失」。這不是威脅,而是市場現實。當五角大廈決心轉型,無法跟上速度的供應商,無論規模多大,都將被淘汰。
廢止 JCIDS:拆解「蘇聯式」中央計畫
這場革命的第一個祭品,是被稱為 JCIDS(聯合能力整合發展系統)的官僚怪獸。Hegseth 宣判「JCIDS 已死」。它運作的「速度是文書作業的速度,不是戰爭的速度」。JCIDS 已成為一個長達數年的官僚錨點,當對手(暗指中國)以驚人速度推進時,它卻在拖累美國。
JCIDS 的荒謬性體現在數據上:批准一份文件平均需要 300 天。當文件蓋上章時,威脅早已改變,作戰需求早已轉移。它需要一本 400 頁的操作手冊來理解,有數十個審查者和簽核點。這種體系追求共識而非清晰,最終產生「滿足所有人,卻對誰都沒用」的過度指定要求。這是一個為流程本身服務的流程。
一個在今日戰士手中的 85% 解決方案,遠勝過一個在無休止測試中、永遠無法達成的 100% 解決方案。
因此,五角大廈正用三個新架構取代 JCIDS:
1. 需求與資源校準委員會 (RRAB): 由副部長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共同領導,確保資金直接跟隨最高作戰優先事項。
2. 任務工程與整合處 (MEIA): 匯集政府、工業界和實驗室的頂尖人才,進行早期實驗、整合、迭代和原型設計。
3. 聯合加速儲備金 (JAR): 一個專用資金池,用以資助那些有前途的解決方案,使其能越過「死亡之谷」,直接投入戰場。
這標誌著五角大廈從「定義需求」轉向「定義問題」。不再是花三年時間寫一份完美規格,而是提出「我們在高強度對抗下的後勤上面臨難題」,然後讓業界和實驗室提出解決方案。
「作戰採購」:一場關於速度、風險與權力的革命
如果廢除 JCIDS 是拆毀舊建築,那麼新的「作戰採購系統」(War Fighting Acquisitions System,取代舊的「國防採購系統」)就是重建的藍圖。這不只是改名,這是權力結構的根本轉移。核心原則是:將負有責任的決策者盡可能貼近計畫執行端,並賦予他們真正的權力。
過去的 PEO(計畫執行辦公室)將被 PAE(組合採購執行官)取代。PAE 將是單一的責任官員,有權在成本、進度和性能之間做出權衡。他們不再需要耗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跑完批准鏈。同時,他們的任期將被延長至至少四年,以確保問責性。如果計畫失敗,將有實際後果。
這套新系統還包括幾個關鍵的戰術轉變:
- 商業方案優先: 「商業優先」將成為預設政策。五角大廈將購買業界驅動的解決方案,即使它們不能滿足每一項要求。
- 模組化開放系統 (MOSA): 這將成為強制要求。Hegseth 比喻:「想像一下能夠更換關鍵彈藥的零件或軟體,而不需要重新設計整個導彈。」這在商業領域早已是常態,但在國防採購中卻是革命性的。它將打破主要承包商的壟斷,允許第三方在組件層級進行競爭。
- 雙供應商原則: 將努力維持至少兩個合格的供應商,直到初始生產,以避免陷入單一來源的壟斷困境。
- 成立戰時生產單位 (WPU): 這是一個專門的「交易團隊」,由具備業界經驗的「國防商業營運者」(BOND) 組成,任務是「達成突破性的商業交易」,利用更廣泛的視角(而不僅是單一計畫)與供應商談判,驅動承包商表現。
用全球訂單重建「自由兵工廠」
這場內部革命的最後一塊拼圖,是重整「對外軍事銷售」(FMS)。Hegseth 坦承,他每次出訪,外國領導人都在抱怨:「我們 2014 年下單,現在是 2025 年,你們預計 2032 年交貨。」這種延遲正在扼殺盟友的信任和美國工業的潛力。
為此,Hegseth 宣布一項重大組織調整:將掌管 FMS 的「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 和「國防技術安全局」(DTSA) 從「政策」次長室,改劃歸「採購與維持」(A&S) 次長室管轄。
這項看似枯燥的官僚重組,其商業意圖極為犀利。它意味著五角大廈首次將盟友的需求視為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總需求的一部分。A&S 部門現在可以根據全球的「總和需求」(美國的需求加上盟友的需求)来規劃工業產能、投資供應鏈。
這為美國軍工企業提供穩定、可預測的長期訂單,激勵它們投入自有資本擴大產能。盟友的訂單不再是額外負擔,而是重建美國「自由兵工廠」的關鍵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