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TSMC to make automotive chips for Renesas

TOKYO -- Renesas Electronics will outsource all of its automotive microcontroller production to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as it seeks to cut costly outlays on chipmaking machinery and concentr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and semiconductors.
Renesas will phase out automotive microcontroller production at its facilities, starting with its 28-nanometer circuit chips, which have triple the processing power of the existing 40nm variety. Recent advances in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ies have greatly increased demand for such low-power, high-performance microcontrollers.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Renesas will be able to cut manufacturing costs, while TSMC can make use of its older, fully depreciated equipment to create the 28nm microcontrollers. TSMC operates machinery capable of producing 10nm chips for use in products such as smartphones, but the 28nm microcontrollers can be made using equipment that are two to three generations older.
Renesas began shipping samples of its 28nm microcontrollers to customers such as Denso this month. The Japanese company aims to begin mass production in 2020 at TSMC as they are increasingly adopted into new vehicles. 
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AC/TSMC-to-make-automotive-chips-for-Renesas


日經新聞報導,瑞薩將不再利用自家工廠進行生產,期望藉由委外代工,因而找上台積電合作。
日經新聞 26 日報導,微控制器(MCU)巨擘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計畫將車用最先端 MCU 全數委由台灣台積電代工生產,從已開始進行樣品出貨的 28 奈米(nm)MCU…
TECHNEWS.TW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短鏈革命 「美國製造」熱潮捲土重來?組裝服務佔iPhone約10%生產成本


彭博指出,組裝服務佔iPhone約10%生產成本,剩餘成本來自零組件,即使貿易關稅迫使組裝業者把工廠移至美國,蘋果仍繼續依賴亞洲生產的零組件。蘋果在亞洲有600多家供應商,這些供應商散布在中國、台灣和日本。 另外,《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川普對中國產品開徵關稅的計劃,可能衝擊事業依賴中國製造的美國大型科技公司。2016年中國對美國最大出口商是組裝iPhone的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其他台灣和新加坡電子裝置代工製造商中國部門也名列前茅。 這些業者未公布他們生產的產品品牌,但根據他們的中國部門網站和中國媒體報導,這些公司可能為亞馬遜等美國客戶生產智慧手機和智慧喇叭等裝置。1名鴻海中國部門主管表示,中國低成本製造讓美國科技品牌征服全球市場,並賺進大把鈔票。 



短鏈革命 「美國製造」熱潮捲土重來
天下雜誌
11 小時前
【別再說地球是平的!製造業供應鏈大翻轉】http://bit.ly/2pcEUkF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中國之聲"色: 中國各官方組織人多好辦事?Xi to launch ‘Voice of China’ broadcaster to boost global image


"中國之聲"色: 中國各官方組織人多好辦事?Xi to launch ‘Voice of China’ broadcaster to boost global image

中國各官方組織人多好辦事?

剛剛看兩則Bloomberg  的報導,記下一些數字;這些數字很有趣,據說央行的是俄國的數倍?美國的資料何處尋?譬如說, Wikipedia 的Federal Reserve System 就缺此數據。
中國各單位的僱員人數:

央行  12萬7千人


央視   1萬人
國家廣播  2千1百人
國際廣播   2千人


後一組的,與"中國之聲"計畫相關。



《彭博社》引知情人士指,中國當局已通過設立一個名為「中國之音」(Voice of China)的巨型媒體。這將會是全球最大型的宣傳機器之一,用作改善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
《彭博社》引知情人士指,中國當局已通過設立一個名為「中國之音」(Voice of China)...
THESTANDNEWS.COM


 / 

Xi to launch ‘Voice of China’ broadcaster to boost global image

BY KEITH ZHAI
BLOOMBERG



China has approved the creation of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propaganda machines as it looks to improve its global image, according to a person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The new broadcaster will be called “Voice of China,” the person said, mimicking the U.S. government-funded Voice of America that started up during World War II to advance American interests. It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the new entity would be created through merging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and China National Radio.
The combined group was designe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ability to shape public opinion and would serve as a key vehicle for China to project its image to the world, said the person, who asked not to be identified because the changes haven’t been publicly announced.
The effort to boost China’s propaganda reach comes at a time of increased sensitivity in the West to Russian efforts to influence their political discourse with outlets such as RT, the network formerly known as Russia Today. CCTV currently has more than 70 bureaus overseas, while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broadcasts in more than 60 languages.
The change is part of President Xi Jinping’s sweeping government overhaul to give the party greater control over everything from financial services to manufacturing to entertainment.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which represent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aid Tuesday it didn’t hav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issue.
China is seeking to contain tensions arising from plans to back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Xi’s signatur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oliticians from the U.S. to Germany to Australia have warned about China’s intentions as it bolsters its military and invests more overseas.
China has spent billions of dollars on propaganda as part of a decade-old soft power push, including building cultural centers at foreign universities. Still, the majority of people in countries like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view China negatively, according to a 2017 survey by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Since taking power in 2012, Xi has tightened controls over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sought to reshape China’s state-run media organizations. “The media run by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re the propaganda fronts and must have the party as their family name,” he said while visiting state-run broadcasters in 2016.
The new broadcaster would be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CCTV has at least 10,000 employees, while China National Radio has more than 2,100 staff members and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has another 2,000, according to official accounts.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集團企業時代結束了 GE contemplates a break-up;中國共產黨與 General Electric (GE)公司;官場轉型習近平的兩難選擇



General Electric is discovering how decisions made long ago, and often long since forgotten, can come back to haunt



After a huge loss on old reinsurance contracts, GE contemplates a break-up
The company’s new boss, John Flannery, sinks still more of his predecessor’s legacy
ECONOMIST.COM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商業】集團企業時代結束了
1967年9月份一期《時代》(Time)週刊的封面是實業家金寧(Harold Geneen)滿臉堆笑的一張頭像,頭像上方的通欄標題赫然寫著《集團企業:新一代商業巨人》(CONGLOMERATES: The New Business Giants)。在那個時代,這似乎還算貼切。上世紀60年代期間,金寧透過數百次收購交易將International Telephone & Telegraph(簡稱ITT)打造成了一家令人眼花繚亂的企業集合體,旗下企業包羅萬象:從做麵包的Wonder Bread、經營酒店和度假村的喜來登(Sheraton Hotels & Resorts)、到木材林地經營領域的巨頭、美國最大的私有土地所有者之一Rayonier等等。ITT的這些子公司除了擁有同一家母公司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相同之處。然而,就在成為代表美國最尖端商業模式的標桿之後,這家巨人企業卻一落千丈。隨後的幾十年里,一系列分拆出售交易蠶食掉了ITT的大部分業務,如今這家公司只剩下一些規模不大的工業和航太零件製造業務。
在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企業組織結構的工商學教授戴維斯(Jerry Davis)看來,ITT的隕落並非特例。在昔日簡單的資本市場中,集團企業——或者你也可以稱之為跨行業企業或是多業務集團——曾經可以給投資者帶來他們從資本市場中得不到的效率。在「協同效應」和「競爭優勢」等諸如此類的概念尚未漸漸侵蝕掉集團企業存在價值的那個年代,像ITT、利頓工業(Litton Industries Inc.)和Ling-Temco-Vought這樣擁有龐大繁複分支機構的集團企業,實際上一部分是以採積極管理策略的共同基金身份在經營,同時還扮演著私募股權投資的角色。那些精於交易的管理者是否有能力管理從羹湯到堅果在內的所有業務?一旦投資者們開始對此產生懷疑,這些集團企業就迅速走向了衰落。「在六七十年代,我們喜愛這類企業,」戴維斯說道,「而後,我們憎恨它們。」
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正後知後覺地吸取著這一教訓。這家典型的美國集團企業本應擔起重任,向人們證明這種擴張式的業務結構能夠行得通。這家歷史可以追溯到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公司,在十九世紀用電燈泡和烤麵包機改變了人們的居家生活,並用噴氣機發動機和電廠構建起支撐美國發展成為超級大國的工業支柱。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擔任公司行政總裁的韋爾奇(Jack Welch),堪稱促進通用電氣公司發展的利器,事實證明,他也是美國最受敬仰的企業管理大師,韋爾奇在通用電氣的製造業業務之外,又打造出一家規模居先的美國金融服務企業,這為集團企業神話添加了更多可信色彩。
昔日高高在上、遠播四海的美名卻一落千丈:自2016年12月迄今,通用電氣股價已跌去一半,該公司正考慮放棄諸如照明和機車這樣的核心業務子公司,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正針對該公司過去的會計操作展開調查。至少可以說,通用電氣似乎正走向巨變,而該公司作為集團企業巨頭的日子似乎也已是屈指可數了。
通用電氣並非唯一一家仍然貼著集團企業標籤的機構。像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和霍尼韋爾(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這樣的工業時代遺老們,從來都沒有過通用電氣那樣的擴張規模——而今在提到分拆對象時,常常可以聽到它們的名字。數碼時代也造就了一批新的集團企業,如亞馬遜(Amazon.com Inc.)和Alphabet。(Berkshire Hathaway也常常被稱為集團企業,不過這家公司更接近於一家擁有諸多獨立企業的控股公司。)
這一模式在美國之外仍頗有響應者——印度的塔塔集團(Tata Group)就是一個,這家企業的業務從鋼材到酒店和飲料,跨越很廣。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卡納(Tarun Khanna)和帕雷普(Krishna Palepu)曾於2010年提出一套「機構缺失」(institutional voids)理論,認為跨行業企業的規模和資源能夠彌補新興市場中高質量機構的缺失。畢竟,需要有人來促成商業交易並傳播市場信息——這正是美國各集團企業在60年代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為文章節選,如欲查閱本文,歡迎訂閱)
#集團企業 #通用電氣



習近平上台時,迅速接管了軍隊、外交政策、國內安全和一個令人生畏的反腐委員會。在把決策權集中到自己手裡的同時,他還掌管了經濟政策。


在政治上,習近平的威權主義本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對經濟和法律改革來說,鞏固黨的控制都不是好兆頭。事實恰恰相反,這種行為本能地促使經濟決策朝更加保守的方向發展,只能損害經濟。


習近平需要決定他是想成為政治強人,還是經濟改革家。他只能二選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本文發表於時報觀點與評論版面,作者是Richard McGregor。)


習近平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是政治上的強人。但是他越強化黨的控制,就越難推行有效的經濟改革,中國只會朝著更保守的方向發展。
CN.NYTIMES.COM



中國共產黨與General Electric (GE)公司


對於人類超大型組織,如中國共產黨與美國General Electric (GE)公司等等---的觀察員如我,昨天簡單地更新GE公司的情況:
How General Electric became a general disappointment...GE大裁員..At Any Cost: Jack Welch, General Electric, and the Pursuit of ProfitHCBOOKS.BLOGSPOT.PE
恰巧,朋友阿邦提醒我 葉永烈 的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簡單黨史:《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建黨始末》2016*:
不論你的政見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九十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不過隻有五十多名黨員。然而,如今它已是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政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並且深度影響了現代中國的進程。中國共產黨當初是怎樣誕生,成為一個眾所關注的話題。





* 150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

我只簡單地說:7~8年前當廈門台商顧問時,共產黨也大肆慶生......
這7~8年,中國共產黨在習近平--有如80~90年代的美國GE公司的Jack Welch--的領導下,更是旺得很.......然而,這也許是中興,也許是迴光返照......

*****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吳強認為,如此多的罪名羅列反映了魯煒和其他落馬的中共高官所共有的官場普遍作風,即政治投機、生活腐化、官商勾結、玩弄權力等,但批評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極端不忠誠"和"兩面人"上,顯示政治效忠是本屆中央最為在意的事情。他說:"通告用詞很具文革色彩,感情強烈,有很強的道德主義,即按照傳統中國政治倫理來進行政治人格描繪,把魯煒用一百餘字塑造為一個道德敗壞的壞人,或許也反映了習個人的印象和評價。這種傳統政治倫理仍是儒家式的,而非現代政治的責任倫理,系對上峰的忠誠為第一,而非對公眾或法律的責任為尺度。"

新官僚要效忠

十九大之後,除魯煒外,迄今已有遼寧省副省長劉強、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傑輝、陝西副省長馮新柱、山東副省長季緗綺、江西副省長李貽煌、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等8虎落馬。盡管"老虎"下馬如今已屢見不鮮,但這些貪腐案仍引發公眾的疑問,他們是怎麼被提拔上來的?吳強認為,中國的官場正在進行著一場轉型:"這些人都是過去20年幹部年輕化專業化選拔體系的產物,是黨組織的系統產物,代表中國的官僚。中國領導人正在拋棄這一官僚遴選機制,而越來越傾向採用政務官選拔機制,主要從效忠和專業角度組建個人化的高層班底,而對舊任官僚持不信任態度。"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達芙妮 (女鞋)、TonyWear兩品牌 (謝金河)

這兩品牌只是李寧的小版本。


謝金河新增了 4 張相片
一代鞋王的殞落!
中國的市場很大,過去很多以代工為主的企業,到中國大陸直攻品牌,鞋子的達芙妮和成衣的台南企業最具代表性。可惜的是這個大市場並沒有為台商直打品牌,最後都黯淡無光,且收不了攤。
最近中國大陸的網民正熱烈討論達芙妮,這家出身台中的鞋廠,直接進入女鞋的品牌零售市場,2012年最旺的時候有4598個直營門市及1010家加盟店,這一年達芙妮股價最高漲到11.84港元,市場195.4億港元。可惜好景不長,達芙妮的浄利從12年的9.749億港元,次年剩3.34億,14年是1.81億,15年變成虧損3.78億,16年大虧8.19億,災情愈來愈嚴重。
最近達芙妮發出公告,去年第四季關閉328個店,其中317家是直營店,17年總共關掉1009個店,達芙妮虧多少?還沒有正式公告,但股價已跌至0.47港元,市值剩8.41億港元,對照5年前的盛況,令人不勝唏噓!
達芙妮曾經是女鞋的一代鞋后,盛況一時,如今在激烈競爭中敗下陣。這個情況跟台南企業大打TonyWear品牌,都是鎩羽。這是企業國案教學中的兩個很好的Case!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歌手Taylor Swift對黃牛開刀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商業】Taylor Swift對黃牛開刀

歌手Taylor Swift近年的巡演十分成功。2015年的巡演以她出道來最暢銷的專輯《1989》命名,全球票房收入超過2.5億美元,是當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巡演。樂評界對製作水平大加贊譽,一位樂評人甚至稱之為「一輩子最棒的夜晚」。但Taylor Swift覺得還是缺了點什麼——因為約8500萬美元收入都讓黃牛賺走了。

全球最熱賣演唱會的門票約30%到40%是透過二手網站轉賣的,如StubHub和SeatGeek。很多賣家是黃牛,他們相信人們願意花比原價高的多的錢去看Taylor Swift這種級別明星的演唱會;他們的要價一般是原價的兩倍,有時甚至三倍。Taylor Swift數以千計的鐵桿「霉粉」(Swifties)們不得不花天價來看偶像的演唱會。身為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歌星,Taylor Swift對此很不滿。


Taylor Swift在為她的最新專輯《Reputation》準備巡演時,她和票務巨頭Ticketmaster 想出了一個杜絕黃牛的辦法。他們用Ticketmaster的認證粉絲計劃來識別真正的粉絲,並決定哪些粉絲可以購買僅限粉絲的預售票,依據是他們對Taylor Swift的忠誠程度,從他們是否願意購買專輯、訂閱新聞和觀看她的歌曲影片來判斷。雖然預售票價對大部分人來說很低,但Taylor Swift和她的巡演製作公司AEG Presents提高了所有普通票的票價,讓黃牛無利可圖。

這一打擊黃牛的最新做法能否成功仍不確定。包括Taylor Swift近年巡演在內的大部分主要演唱會門票開售幾分鐘內就會被一搶而光。但她的《Reputation》巡演門票過去一個半月中任何一天的票都還沒賣光,《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稱之為災難。但Ticketmaster稱,笑到最後的會是Taylor Swift。大部分巡演門票立刻售罄是因為票價太低,全被黃牛買走了。而Ticketmaster預期,Taylor Swift的巡演在快到開始日期前就會賣光。她巡演的首場演唱會是5月8日在亞利桑那州的格倫代爾,到10月一共有40多場。Ticketmaster還預期,Taylor Swift和推廣人將獲得更多票房分成,並為音樂行業提供一種新的提振票房收入的模式。去年北美音樂會票房總收入達80億美元。

「人們很容易攻擊Taylor Swift,」Ticketmaster的音樂負責人馬科斯(David Marcus)說。他說,但「我們的成功超乎我的想象,認證粉絲註冊人數前所未有。」

Ticketmaster已利用認證粉絲計劃來阻止黃牛搶購音樂會、藝術節和百老匯演出的門票,如《Springsteen on Broadway》和即將開演的《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公司要求想購票的粉絲提前在網上註冊,確定他們想看的演出,希望從中篩除機器人假粉絲。然後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確定哪些粉絲最可能來看演出,並認證特定數量的粉絲對他們預售票。

馬科斯說,Taylor Swift認證粉絲時採用了一些以前從未嘗試過的方式。希望購買預售票的粉絲參加一個名為「Taylor Swift Tix」的計劃,粉絲透過購買她的專輯和周邊商品、觀看歌曲影片或向朋友推廣可以在虛擬排隊中使自己的排位提前。25歲的「霉粉」貝納文特(Javier Benavente)去看過十幾次Taylor Swift的演唱會,他買了三張專輯,於是只花180美元就買到了內場座位。而原價票價可能高達這個價格的十倍。

另外,貝納文特說,他喜歡能有時間決定買哪個區的座位,因為Taylor Swift給粉絲指定了不同尋常的購票窗口,跨度為一周,購票者在做決定前有幾分鐘時間瀏覽不同的座位選擇。「她找到了這種奇怪的方式,既能讓粉絲去看演唱會,又能幫粉絲省錢,」他說。

有些樂評人稱Taylor Swift過於貪婪,批評她這種做法把最好的預售票座位給了那些花最多錢買她其它商品的粉絲。Ticketmaster稱,大部分參加預售的粉絲除了購買演唱會門票以外並沒有花別的錢,並指出那些預售票價49.50美元起,對Taylor Swift這種級別的明星來說非常便宜。Taylor Swift有些演出的普通門票可高達近2000美元,跟汀布萊克(Justin Timberlake)或U2等男歌星的演唱會票價並無多大差別。為了打擊黃牛,需要有一些更高的票價,Taylor Swift的陣營認為這種做法無可厚非。馬科斯說,「Taylor Swift就是想掌控她自己的巡演。」——Lucas Shaw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