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蘋論:基礎建設鬼打架; 中國將在英國 Bradwell興建核反應爐



蘋論:基礎建設鬼打架

2016年09月17日

莫蘭蒂、馬勒卡颱風接連來襲,前者重創南台灣及澎湖、金門,災情慘重,台鐵、高鐵交通中斷,一些人口稠密地區淹水,高雄大規模停水停電,影響民眾最基本生活需求甚鉅,令人驚覺,面對天然災害,台灣比想像中脆弱許多,政府有必要投入大量資源,加強與提升基礎建設,並將之視為國家重大建設,也就是要跨區域通盤規劃整合,嚴密監控工程品質及進度,還給人民理所應有的生活環境。
極端氣候已常態化,過去慣用的50年、100年平均雨量等統計數據,也漸失意義,而台灣許多基礎建設不僅老舊,當初設計所依據的人口數早就不符現實,防洪、下水道、水電與交通設施,別說應付猛爆型天災,往往連平日稍出差池就捉襟見肘,每每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

遇天災難以應付

台灣基礎建設的質與量曾經在開發中國家居於領先,但由於既然是「基礎」,意即往往是看不見的建設,就如健康之人,平日各個器官正常發揮功能,身體根本無感,只有病痛時才知出了問題,以致各級政府寧將資源投注看得見的建設,從只愛興建大型、地標型建築,到節慶放煙火,都因為有選票、看得見而花錢不手軟,基礎建設則淪為鬼打架。
即便是首善之區的台北市,道路品質也十分不堪;2015年蘇迪勒颱風豪雨則因新北市上游水土保持不良,造成集水區原水濁度飆高,加以一條早由水庫直通淨水場的專管在規劃後遭束之高閣,大台北地區300萬人陷入無水可用空前危機,而到了大台北以外的縣市,基礎建設常常成了政治分贓工具,以地方小型建設之名,切割交由最基層行政首長與民代自行運用,既無品質可言,更無法構成區域系統,浪費、無效、弊端,眾人皆知,卻無人願改、敢改。 

低劣建設應補強

務實而論,基於成本考量,基礎建設通常無法根據極端條件設計施工,但隨著環境變化,以往的極端,現在已常見,嚴重災害愈來愈頻繁,政府絕對有必要全面檢視台灣的基礎建設,欠缺的要補量,低劣的要補質,該由中央政府層級主導、規劃、考核、驗收的,主管機關也不可怕事推卸,多年來重表象花拳繡腿的視覺系建設思考必須改變,分贓歪風定要革除,紮紮實實地修補台灣人生存與生活基本品質。這項工作或許沒有當年「十大建設」那麼口號響亮,但決策者一定要看到危機已至,立刻動手去做。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