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互联网巨头的成功背后
中国互联网商业巨头阿里巴巴即将在纽约上市,其融资规模可能创造世界纪录。但德语媒体却发出了这样的质疑:这个中国企业真的能够发出国际性的声音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周一(5月12日)发表文章称,虽然由雅虎公司和日本软银控股的阿里巴巴本来就带有国际化色彩,但这次纽约
上市无疑会让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更进一步。
"许多国际品牌都有'理念剩余价值',而这经常并不是完全来源于产品使用,却往往与一名充满魅力的创业者的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及其 首脑人物乔布斯所散发出的创造性魅力。而中国品牌目前很少能在世界上扎根于人们意识之中的理由之一便是,缺乏这种理念剩余价值:除了很简单的市场推销手段 之外,他们并没有什么超出产品和服务功能之外的东西。 "
但是《法兰克福汇报》作者指出, 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并不缺少这种魅力。文章提到,马云在给24000名"阿里人"的一封信中提到,要坚信"普通人也能作出不普通的成就"。
"要不是这确实是马云自己的信条的话,人们可能会以为这只是一个听过就算的人生说教。这位曾经的英语教师在1999年凭借在线服务平台阿里巴巴首先将中国 小企业与庞大的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而网上商场淘宝则把中国消费者-同时也是潜在的卖家,聚到了一起。在中国人口规模的乘数效应下,许多小企业迅速发展, 恰恰在互联网使用迅速普及的时代里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文章作者进一步指出,阿里巴巴和马云不但利用了这一成功机会,从某种程度而言更是自己创造了成功所必要的条件。"在这个企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个国家根本 还没有为互联网大规模消费做好准备,充满阴谋诡计的中国市场缺乏基本的诚信。马云建立了一个信用体系,可以通过执照和帐户来对商业伙伴进行审核。尤其他创 立了一家,支付宝,在购买时首先向这个机构进行支付,只有客户收到货品并感到满意时,卖家才能收到货款。"
作者评论称,尽管马云一再宣扬"不需要有钱老爸,也能获得成功"的奋斗故事。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之下,类似承诺的效力是有限的。"这个股份公司暂时还无 法向世界发出特殊的信息……人们在互联网商城淘宝可以找到所有那些中国社会的热门东西:战斗机器人、以分钟计价出售时间的女孩子(性服务并不包括其中)、 带着'屌丝'或'富二代'字样的T恤衫。这也反映出了这个市场虽然已经与国际证券世界完全整合,但却依然保留着其所特有的不平衡和自我矛盾之处。"
前副总裁拍记录片
无独有偶,《南德意志报》也在近期发表了一篇有关阿里巴巴的文章,主角却是已经离开该公司的一位美国人。
"44岁的波特·埃利斯曼(Porter Erisman)本可以身居高位。他原本有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的高层之一,该公司在华尔街的市值可能超过Ebay和亚马逊。他本可以成为企业 老总马云的亲信,许多人都认为马云是像乔布斯那样具有远见的智者。但是,现在的埃利斯曼却只是在慕尼黑科技大学的课堂里打趣说'我离开公司时,正是经理们 第一次坐得起商务舱的时候'。 "
埃利斯曼2008年离开阿里巴巴,此前他在那里效力八年,担任负责国际营销的副总裁,陪伴阿里巴巴从草创阶段直到业界巨头。这位政治学家表示,自己在大学 毕业后前往中国,希望对世界的另一半有所认识。2000年,他加入了阿里巴巴。首先,他和马云共同度过了IT产业泡沫危机。2006年,阿里巴巴下属的淘 宝将Ebay挤出中国市场。淘宝大获成功之时,埃利斯曼决定离开。
埃利斯曼起初打算写一本书,但最后却成为了导演。他的获奖作品-记录片"扬子江里的鳄鱼"讲述了阿里巴巴崛起的故事。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写道:"大学生都很喜欢有关这个强悍的互联网先锋人物的故事。一位听众在创业公司Paymill举办的活动上问埃利斯曼,他在阿里巴 巴的那段时间里学到了些什么。他的答案是:'我不会小看那些拿着简陋名片的人。'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电影看成是广告宣传。他与前雇主已经没有联系。但他也不 是完全中立:'如果这部电影会损害阿里巴巴,我就不会拍了。'不过他曾经的同事似乎还挺喜欢这部作品。埃利斯曼说,马云邀请他在淘宝十年庆典上展映这部电 影。但是,他几乎已经把自己的阿里巴巴股票都卖掉了,只是出于纪念才留了几股而已。"
摘编:石涛
责编:文木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许多国际品牌都有'理念剩余价值',而这经常并不是完全来源于产品使用,却往往与一名充满魅力的创业者的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及其 首脑人物乔布斯所散发出的创造性魅力。而中国品牌目前很少能在世界上扎根于人们意识之中的理由之一便是,缺乏这种理念剩余价值:除了很简单的市场推销手段 之外,他们并没有什么超出产品和服务功能之外的东西。 "
但是《法兰克福汇报》作者指出, 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并不缺少这种魅力。文章提到,马云在给24000名"阿里人"的一封信中提到,要坚信"普通人也能作出不普通的成就"。
"要不是这确实是马云自己的信条的话,人们可能会以为这只是一个听过就算的人生说教。这位曾经的英语教师在1999年凭借在线服务平台阿里巴巴首先将中国 小企业与庞大的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而网上商场淘宝则把中国消费者-同时也是潜在的卖家,聚到了一起。在中国人口规模的乘数效应下,许多小企业迅速发展, 恰恰在互联网使用迅速普及的时代里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文章作者进一步指出,阿里巴巴和马云不但利用了这一成功机会,从某种程度而言更是自己创造了成功所必要的条件。"在这个企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个国家根本 还没有为互联网大规模消费做好准备,充满阴谋诡计的中国市场缺乏基本的诚信。马云建立了一个信用体系,可以通过执照和帐户来对商业伙伴进行审核。尤其他创 立了一家,支付宝,在购买时首先向这个机构进行支付,只有客户收到货品并感到满意时,卖家才能收到货款。"
作者评论称,尽管马云一再宣扬"不需要有钱老爸,也能获得成功"的奋斗故事。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之下,类似承诺的效力是有限的。"这个股份公司暂时还无 法向世界发出特殊的信息……人们在互联网商城淘宝可以找到所有那些中国社会的热门东西:战斗机器人、以分钟计价出售时间的女孩子(性服务并不包括其中)、 带着'屌丝'或'富二代'字样的T恤衫。这也反映出了这个市场虽然已经与国际证券世界完全整合,但却依然保留着其所特有的不平衡和自我矛盾之处。"
前副总裁拍记录片
无独有偶,《南德意志报》也在近期发表了一篇有关阿里巴巴的文章,主角却是已经离开该公司的一位美国人。
"44岁的波特·埃利斯曼(Porter Erisman)本可以身居高位。他原本有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的高层之一,该公司在华尔街的市值可能超过Ebay和亚马逊。他本可以成为企业 老总马云的亲信,许多人都认为马云是像乔布斯那样具有远见的智者。但是,现在的埃利斯曼却只是在慕尼黑科技大学的课堂里打趣说'我离开公司时,正是经理们 第一次坐得起商务舱的时候'。 "
埃利斯曼2008年离开阿里巴巴,此前他在那里效力八年,担任负责国际营销的副总裁,陪伴阿里巴巴从草创阶段直到业界巨头。这位政治学家表示,自己在大学 毕业后前往中国,希望对世界的另一半有所认识。2000年,他加入了阿里巴巴。首先,他和马云共同度过了IT产业泡沫危机。2006年,阿里巴巴下属的淘 宝将Ebay挤出中国市场。淘宝大获成功之时,埃利斯曼决定离开。
埃利斯曼起初打算写一本书,但最后却成为了导演。他的获奖作品-记录片"扬子江里的鳄鱼"讲述了阿里巴巴崛起的故事。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写道:"大学生都很喜欢有关这个强悍的互联网先锋人物的故事。一位听众在创业公司Paymill举办的活动上问埃利斯曼,他在阿里巴 巴的那段时间里学到了些什么。他的答案是:'我不会小看那些拿着简陋名片的人。'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电影看成是广告宣传。他与前雇主已经没有联系。但他也不 是完全中立:'如果这部电影会损害阿里巴巴,我就不会拍了。'不过他曾经的同事似乎还挺喜欢这部作品。埃利斯曼说,马云邀请他在淘宝十年庆典上展映这部电 影。但是,他几乎已经把自己的阿里巴巴股票都卖掉了,只是出于纪念才留了几股而已。"
摘编:石涛
责编:文木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