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川端康成:佛教文學最好

論川端康成文學的佛教精神與宗教情懷
[日期:2012-04-05] 來源:山東社會科學 作者:肖 霞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摘要] 川端康成對佛教情有獨鍾,他從年輕時就不斷地在探求佛教的真髓,並用文學形式奏響了一曲回歸傳統、融合自然,用宗教來醫治心靈創傷的人文關懷之歌。他在自我超度的同時,也超度了眾多受傷的魂靈。他的作品充滿“有即無,死即生”的審美理念,展示了日本人的心靈世界,受到日本乃至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關鍵詞] 川端康成;佛教精神;宗教情懷

  [中圖分類號]I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45[2011]05-0115-05

  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始終貫穿和充滿著宗教精神與人文關懷,因此,川端被譽為是“一個宗教式生活感情的所有者”①。川端推崇佛教,認為“佛教產生以後,再沒有產生任何一種比佛教更深邃的思想。每個時代的思想變遷,究竟是人的純粹思索的結果呢,還是社會組織和機械影響的結果?另外,人究竟是用語言來'思想'的呢,還是用'靈魂'來思想,抑或是用個性、用共通性來思想呢?”②川端的這種宗教情懷不僅是其文學詩化精神的淵源,而且也是讀解日本人心靈世界的鑰匙。川端文學所蘊涵的佛教精神是“自度度他”,宗教情懷就是他用“臨終的眼”所發現的“生追求美,美是虛無,虛無即死,死就是美”的審美理念。

  一、“自度度他”的佛教精神

  川端康成對佛教情有獨鍾,從年輕時他就不斷地探求佛教的真髓。他曾寫道:“我相信東方的古典,尤其佛典是世界最大的文學。我不把經典當做宗教的教義,而當做文學的幻想來敬重。早在15年前,我腦子裡就已構思了一部題為《東方之歌》的作品,又想把它寫成《天鵝之歌》。用我的風格,去歌頌東方古典的虛幻。也許我沒能寫出來就死去,不過我一直想寫它,只有這點我希望能夠得到理解。我接受西方近代文學的洗禮,自己也進行過模仿的嘗試。但我的根基是東方人,從15年前開始,我就沒有迷失自己的方向。”③佛教在6世紀初傳入日本,後在本土化過程中,逐漸與日本固有神道教相融合,逐漸發展成為頗具日本特色的宗教形式。不管是奈良時代以後對神道眾神的接納,以“悅佛法”樹立了“通過佛法求得解脫”的思想;還是到平安中期以後形成的“本地垂跡”的思想,都是將彿看做神的本體,神是佛的化身。佛教以非常和緩的形式確立了在日本社會思想中的優勢地位。也就是說,在日本文化賴以生存的外來文化中,經由中國大陸傳來的濃厚地滲透著中國元素的佛教,在與日本先民創造的獨特的神道文化(尚未形成完整系統的體系)相融合的過程中,是以其“普度眾生”、“拯救生命”的庶民思想被日本人寬容地接受了。它與在平安朝中期以後佔據政治話語權的儒教相比更加古老,是伴隨著最早的王權設置而被利用的思想形態。因此,可以說,佛教是古代日本人拯救靈魂、解決現實問題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是日本人心靈的最終歸宿。










http://hushihhc.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5.html




HUSHIHHC.BLOGSPOT.COM

胡適 " 敬賀 新年 " (1960.1 受者:楊英風):川端康成「頌春」
▲ 藝是每日一拍 二月十五日拍品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 致岡田宗叡新春賀年片 賀卡 一幀 1957年作 識文:東京都文京區龍岡町三四,岡田宗叡先生。頌春。三十二年正月,川端康成。 說明: 日本著名俳句家、古陶瓷器鑒.....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