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中國第一季度經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崩潰。China’s Economy Shrinks, Ending a Nearly Half-Century of Growth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世界報》經濟版在線發表文章,題為:"中國粉飾過後剩下些什麼?文革以來最大的一次崩潰"(Was bleibt nach Chinas Schönfärberei? Der größte Absturz seit der Kulturrevolution)。該文章指出,受新冠病毒影響,中國第一季度經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崩潰。如今政府的說法是,已經成功扭轉了局勢。但北京的做法難免讓人存疑--因為公布的數據令人難以置信。
該報的金融板塊記者Frank Stocker寫道:"中國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大國。不僅僅是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在公關和政治宣傳領域也是如此"。
作者舉例稱:"德國在新冠危機中幫助意大利的時候是靜默無聲,不做任何張揚的。當中國向倫巴第大區送去幾名醫生的時候,有十幾個攝影隊陪伴。"
作者隨後寫到:"但在取得經濟上的成功方面,北京的做法就更加巧妙了。周五公布的第一季度數字就表明了這點。經濟增長縮水了6.8%。但是中國政府成功的讓三月份數據明顯好轉這件事成為關注焦點。"
"被突出表述的是,國家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了怎樣的成效,當然是顯著的。"作者指出:"然而第一季度的中國經濟還是下降了6.8%。這是1967年以來最差的一次。當時在謀殺肆虐、火光沖天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的經濟總量據說只縮水了5.8%。"
作者隨後質疑中國經濟工業生產總值的真實性,援引法國興業銀行的經濟學家姚偉(Wei Yao)寫到:"今年一月和二月之間,中國的工業生產總值還縮水了13.5%,3月份的幅度就減少至1.1%。也就是說,三月份的工業生產總值只比去年第四季度少低3%。"
姚偉向該報表示:"這就非常令人驚訝,因為中國從三月開始才逐漸放松封鎖政策。湖北作為危機省份,從3月底4月初才開始逐漸解封。如果說,3月份剛開始的時候許多公司還處於停業狀態,生產活動剛剛逐漸起步,那到了三月底的時候就應該已經處於全力運轉的狀態,才能實現這樣的增長率。"
作者隨後指出:"最重要的是:北京政府用心並且有力的做法抑制了疫情,並且成功的讓經濟實現了全面且快速的復蘇。尤其是中國股市的表現,證實了這種說法。"
在描述了新公布的經濟縮水數字沒有對中國股市產生負面影響,"國家隊"再次入市,提振市場信心後,文章寫道:"盡管如此,北京方面也警告稱不能抱有過於樂觀的情緒。因為未來的發展局勢依然艱難--當然不是因為北京政府的過失。問題更多在於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而這些,都會給中國帶來影響。"

更樂觀的《明鏡周刊》

德國《明鏡周刊》網絡版也發文關注中國最新公布的經濟下滑數字。同樣也以"文革以來最糟糕崩潰"(Der schlimmste Absturz seit der Kulturrevolution)為題。文章在導語中指出:"中國的經濟從開年以來急劇下滑--但經濟學家們已經看到了黑暗中的一點希望,對於德國來說,這種希望也非常重要。"
作者在文章開頭關注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寫道:"當一切還都正常的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增長數據時,各路專家們關注的是鐵打不動的6小數點後面的數字。與上一個季度相比,哪怕多了或者少了0.1%都會被認為是經濟復蘇或衰退的標志。同時有許多經濟家認為,這樣的統計數字本身就是被打理過的。"
"所以說,統計局本周五公布的這個數字就更令人矚目:負6.8%。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的經濟今年前三個月與2019年同期相比據說下滑了這麼多。與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甚至下滑接近10%。這是從1976年以來就沒有過的事情,那一年是文革浩劫的最後一年。"
作者隨後評述稱:"這一消息如今正式得到證實:新冠病毒已經讓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熄火。中國的數字讓人能夠窺見到等待著仍處於封城狀態下的西方國家的將是什麼。但仍然有些觀察人士從最新公布的數字中看到了希望。因為從細節上來說,整體的情況沒有像預想中的那樣糟糕。"
與《世界報》一樣,《明鏡周刊》的文章也關注了最新公布的工業產值數據,並積極評價者這一數字。作者認為:"尤其是3月份的數據看上去相當不錯。這個月工業生產總值與2019年3月相比只低了1.1%。在一二月份下降了13.5%之後,這一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數據圖標又直沖向上。"
文章在結尾援引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師克萊默(Jörg Krämer)寫道:"對於德國出口業來說,還是有一點'希望的跡象'的。他認為,在美國和歐洲才剛剛進入新冠蕭條期的時候,遙遠東方的客戶們可能已經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查看原始文章

China’s Economy Shrinks, Ending a Nearly Half-Century of Growth

By KEITH BRADSHER
The contraction comes at a time when the rest of the world needs an economic boost, underscoring how momentous the task of reviving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be.



Pandemic geopolitics
Is China winning?

The geo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will be subtle, but unfortunate
LeadersApr 16th 2020 edition


Apr 16th 2020


Editor’s note: The Economist is making some of its most important coverag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freely available to readers of The Economist Today, our daily newsletter. To receive it, register here. For our coronavirus tracker and more coverage, see our hub

This year started horribly for China. When a respiratory virus spread in Wuhan, Communist Party officials’ instinct was to hush it up. Some predicted that this might be China’s “Chernobyl”—a reference to how the Kremlin’s lies over a nuclear accident hastene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y were wrong. After its initial bungling, China’s ruling party swiftly imposed a quarantine of breathtaking scope and severity. The lockdown seems to have worked. The number of newly reported cases of covid-19 has slowed to a trickle. Factories in China are reopening. Researchers there are rushing candidate vaccines into trials (see Briefing). Meanwhile, the official death toll has been far exceeded by Britain, France, Spain, Italy and America.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