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以來,人們已知,我們雖無法預測地震等天災,可是可以設法 將房子等蓋得更穩健 (robust ),等地震來到時,更能化險為夷......
日本人採取許多科學面對天災之方式,希望盡人事,......
Raymond Chen
筆者留日七年,於一九七二年回國,目前每天都會直接收視第四台的NHK以及七台日本的衛星電視節目。依筆者所見,大部分日人之所以能「與災害共生」,和我國民眾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把天災看成是「自然現象」,也是不得不住在這種易發生天災之地者的宿命,因此多逆來順受,不花無謂的大精力去怨天尤「政府」,而把重點放在官民合作以早日復興、重建,且從非受災地還會湧來許多志工,大家自動團結,以儘速達成復興。反觀我國,一定會跑出一堆人,故意或無知地忽視那次天災的特強因素,而完全怪罪於政府或政治負責人。
這種現象更常見於颱風期飛機航班為了安全的理由遲飛或停飛時,我國乘客一定會有人開罵,甚至出現「霸機」的非理性行為。這樣的國民性或民族性顯然與日人遇災害時理性、不亂衝動相去甚遠(又如自動守秩序排隊領救濟品)。任何人不管他是一般民眾,或所謂專家學者,如不更理性、更睿智地去面對還會不斷發生的台灣這些「天災地變」,必將無助於真正重要的災後重建、復興等善後工作。
這種現象更常見於颱風期飛機航班為了安全的理由遲飛或停飛時,我國乘客一定會有人開罵,甚至出現「霸機」的非理性行為。這樣的國民性或民族性顯然與日人遇災害時理性、不亂衝動相去甚遠(又如自動守秩序排隊領救濟品)。任何人不管他是一般民眾,或所謂專家學者,如不更理性、更睿智地去面對還會不斷發生的台灣這些「天災地變」,必將無助於真正重要的災後重建、復興等善後工作。
八月二十六日讀到聯合報刊登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陳永峰主任的文章〈賴神的防災思維落伍了〉,文章副題且謂「『強韌抗災能力』不知日本與『災害共生』、『生態共榮』」。通篇稱讚日人「不怕天災,日常性地與天災共存,但又隨時保持強烈的危機感……」,然後,作者就轉而批判賴院長,說他「政治性地吹噓難以實證的防災能力」、狂言「台灣抗災能力(比日本)強韌…」等等。
其實,依我看來,作者的話應先改為「政治性地『責備』難以實證的防災能力,確實無濟於事!」並且賴院長說「台灣抗災能力強韌」,應該是肯定政府與民眾雙方都「強韌」,和作者難得稱讚日本的優良特性,並無二致,至於有沒有說「比日本強韌」,尚有待「實證」。何況,聯合報也報導,連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也表示,「這次台灣熱低壓造成的豪雨二十四小時降雨約八百五十毫米,三十六小時已接近一千毫米,降雨的密度也比日本關西豪雨多,日本關西是二至三天持續降下,台灣約是一天的強降雨。」
然則賴清德院長肯定台灣官民「強韌」之語,何「狂言」之有哉?
(作者言真為台大名譽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