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寫得真好,清楚,深入,有觀點,至於是否正確,那就看有沒有人再寫一篇有份量的文章了。
感想:
1 事件爆發到現在,有哪個台灣媒體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如果是2能寫,那就要加油了;如果是不敢寫,那也要加油,
2 這個不在台灣的人能把這件事寫得如此清楚,中國有多少人比台灣人更了解台灣?
3 這篇文字直指關鍵就是李亞梅。台北電影節的總監一職,是公器,如果有太多私心來運用公器,就會出問題,北藝大陳校長,花蓮王還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
台北電影節爭議始末及深度分析
原创 Mr. Lei TAIWAN CINEMA BRAVO 2024-06-10 21:21 中国香港
2024年台北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節)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兩大競賽單元均受到海嘯般炎上,這是北影節成立至今遇到的最大難關。而北影節此次爭議的發生是偶發事件還是必然事件?筆者將從今年北影節的爭議談起,深度梳理北影節的發展變革與亟待解決的問題。
爭議梳理
1.北影節的兩大競賽之一——2024台北電影獎,於5月15日下午公布入圍名單,金馬60最佳男配角《老狐狸》的陳慕義沒有出現在入圍名單中。在記者會中,北影節總監李亞梅解釋,片方此次為陳慕義報名的是男主角,而非金馬的男配角,最終因戲份吃虧而落選。但李亞梅特別提到,評審主動提名了原本沒有報名的《周處除三害》的曾珮瑜入圍最佳女配角(片方原本報名女配角的演員是謝瓊煖)。而擁有更改主配角權力的評審,為何沒有為陳慕義改報男配角。李亞梅聲稱,評審今年沒有提出這項動議。這引起外界對台北電影獎賽制不公與雙標的討論。
图片
2.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公布後,陳慕義隨即在臉書表達強烈不滿,言辭激烈,並表示自己沒有提名的原因並非戲份不足而是政治立場,認為台北電影獎有政治考量,北影節立刻遭到炎上,輿論掀起軒然大波,台灣網友紛紛到北影節臉書留言「中國台北電影節」。
3.5月27日,北影節公布雙競賽的評審名單,其中「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主席由王小帥擔任。
图片
4.6月8日,台灣影評人翁煌德先生在其臉書粉專「無影無蹤」發布長文,提及王小帥與胡波的事件,表示北影節邀請王小帥擔任「新導演競賽」評審實屬不妥。該貼文引起熱烈回響,一石激起千层浪。
5.6月9日上午,北影節在臉書緊急發布聲明,取消王小帥的評審資格,隨後在官網發布公告,取消原定在北影節舉行亞洲首映的《沃土》的放映以及映後「大師講堂」的活動。
6.6月9日晚間王小帥在社交平台回應,表示網絡上因胡波事件對其的指控均為不實報道,並稱北影節邀請他源於促進兩岸電影交流,絕無可能因為無端猜忌和舉報取消邀請。
個人觀點
1.關於陳慕義的爭議:
我相信陳慕義的爭議絕對是北影節始料未及的,他們做夢都不會想到有一天北影節會因政治立場被炎上。陳慕義在臉書表達不滿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將沒有提名歸咎於政治考量坦白說北影節真的有點冤,以北影節立足台灣的定位來說,這方面的顧慮顯然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台北電影獎的評審寧可提名沒報名的演員也不願意把陳慕義調成男配角足以證明評審之間有太多不可言說的人情世故。沒人緣的人不會被考慮,有人緣的人即使沒報名也會被提名,北影節被罵是應該的。
2.關於王小帥的爭議:
首先我要說,王小帥與北影節的合作絕對是雙向奔赴。從北影節的角度講,他們需要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電影人做評審團主席來給自己打開新局(要知道金馬55風波後再也沒有中國大陸的電影人來台灣做評審了)。北影節自認為能促成此事是一件非常有臉面的事,北影節想藉此壓金馬一頭的野心再明顯不過(北影節內心OS:你們金馬做不到的事我們做到了!我們太牛逼了!)。至於為什麼要找王小帥呢?可能北影節實在找不到其他人了吧,只能找到這個已經潤到英國的中國人了。
另一方面,從王小帥的角度講,以他現今的尷尬處境,國際頂級影展打不進去(只能進柏林的五單元),國內市場完全放棄,他的確需要台北電影節的平台為自己鍍金。
基於以上的原因,二者的合作是一件各取所需,一拍即合的決定。而王小帥與胡波的爭議,北影節會不知道嗎?連我都知道!但是北影節就是要賭一把,這是一招險棋。既然決定走這一步就要承擔後果!個人猜測北影節可能預料會有批評的聲音,但抱有僥幸心理,畢竟台灣沒有影展被炎上的先例,殊不知反對聲量如此之高。不管怎麼說都是北影節自食惡果,應該深刻反思。
在這裡我必須替在此次王小帥事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翁煌德先生說句話,有不少人責怪翁煌德先生此次發言欠妥,甚至將北影節最終取消放映《沃土》歸咎於他。其實王小帥的事情就算翁煌德不說,也會有別人說的,業界激起強烈回響就證明這是集體意志使然,絕非一人之力操縱。況且翁煌德先生僅僅是陳述事實,並非抵制王小帥來台,更沒有取消《沃土》放映的訴求,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北影節過激的反應而已。
深度分析
說到北影節就不得不提到總監李亞梅女士了。眾所周知,北影節真正的主事者是總監而非主席(類似於金馬影展真正的主事者是執行長而非主席)。李亞梅曾擔任過金馬影展的副秘書長,離職後從事電影行銷多年,2018年經北影節前總監沈可尚導演延攬成為新任總監。
李亞梅是一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心氣極高,總是不甘心被金馬壓一頭,一直想把金馬比下去已經是台灣電影圈人盡皆知的事情。疫情那幾年,金馬受創嚴重,也許讓李亞梅產生了北影和金馬可以互補遺珠、不相上下的錯覺。她在疫情期間曾多次指出北影節的影人出席率比金馬高,以此陰陽怪氣diss金馬。每次聽到這段發言都讓我感到極度不適,疫情期間海外影人來金馬需要隔離,出席率當然不高,而台灣明星全都待在台灣出不去,全去北影節了,出席率自然高。在特殊時期不僅沒有彼此關照反倒趁機落井下石實在不是君子之風。
在李亞梅接手北影節後,最大的改革就是將台北電影獎的入圍制改成提名制,這是她做多年電影行銷後產生的理念,用她自己的話說,提名制可以實質性鼓勵到入圍者,也讓媒體報道更加有的放矢,為北影節的營銷找到了著力點。但在我看來,提名制的改革必然伴隨含金量的縮水。恕我冒昧直言,以台灣電影極其有限的年產量來講,湊齊18個獎項的5個提名席次本身就是一件難事,更談不上優中選優,甚至有種公開處刑的感覺。而另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有底氣的台片都不會把台灣首映給北影節(鍾孟宏甚至不參加北影節),導致台北電影獎的入圍名單大多是上一年度金馬的剩飯,且媒體焦點往往在商業大製作上(因為提名數量較多),一些獨立製作很難有被看到的機會。長此以往,台北電影獎越來越無趣,這是北影節必須面對的問題。
北影節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專屬價值和定位,這是我認為非常遺憾的事情。李亞梅女士必須清楚意識到,以北影節的實力是不足以和金馬相比的。金馬不僅是全台灣最好的影展,也是全華人區最好的影展,沒有之一。這不是高抬,這是事實。在認清現實的前提下,北影節必須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路線,眼高手低空談理想沒有任何意義。其實台灣很多電影節都已經走出自己的路,比如高雄電影節是全亞洲最強的XR影展,這是它的專屬定位。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是全華人區最強的紀錄片影展,即使在沒有人和它競爭的前提下,他們依然能做出菲律賓及緬甸紀錄片回顧大展這樣的牛逼企劃,當然值得業界尊敬。
那北影節有沒有獨霸全球的牛逼企劃嗎?當然有,看下圖!
图片
是的,你沒看錯,由李亞梅女士親自發起的“教電影人買基金”的企劃今年已經來到第二年了,我還能說什麼呢?祝北影節越來越好吧!
結語
作為連續4年堅持給北影節做豆列的影迷,看到北影節淪落至此實在心痛。真心希望李亞梅女士經此一役能好好反思,踏實做事,勿走險棋,日積月累,定會開花結果。
https://mp.weixin.qq.com/s/saHwZfxvhwPedgEnXd5Gdw?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Lq-0mUsLiaqXK-vzHN-l73atTsRH7jKj_Zay3rYjI3uEEHTMM0POAW1M_aem_AU8s5veqaIBONdUVAKmDMOzvb-YvA9LKfbgiDpyRhI6N8zV5w0BmdzVFu_zFKM_47svEKo1vnS7MLVZRP81b3Cy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