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年前相比,中國踏入2022年的氣勢有所減弱。一年前轟轟烈烈的經濟復甦隨後被新冠封鎖舉措、能源短缺和房地產市場降溫羈絆住了。新增人口下降和國際關係的惡化為經濟的長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Barry Naughton在《中國產業政策的崛起:1978-2020》("The Rise of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1978-2020.")一書中寫道,中國此番增長並不是因為政府實施了有效的干預。「縱觀這一時期,中國政府提出了各種規劃和產業政策,最終卻因不切實際、不可行或無法正常運作而被放棄。反而是不斷壯大的市場力量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他寫道。「中國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在1998-2005年期間逐漸銷聲匿跡。」
Naughto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中國決策者雖然不斷進行試驗,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稱之為「摸著石頭過河」,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也就是增長,這在當時是壓倒一切的目標。這是中國與早期的日本、韓國和台灣的一個共同點,即全力以赴謀求增長。
但自2006年以來,中共調整了路線,愈發尋求指引中國的發展。Naughton稱,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從脫碳目標到鼓勵生育,中國政府要實現的目標迅速增多,但至今還沒有實現這些目標的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