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目前亞洲半導體出口量目前占全球 80%,半導體生產基地過於集中,加上半導體廠大型化等因素,使得半導體供應鏈的斷鏈風險難以消除,這也促使一些國家開始推動讓半導體生產回歸國內生產的計劃。
目前,在台灣、中國和南韓等地佔據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比例已經多達八成。報導再點出另一個風險因素,就是半導體廠的大型化。根據統計,當前台灣、南韓的單一半導體廠產能是 2009 年約 2 倍,日本約 1.4 倍。導致半導體廠規模擴大的原因是供貨量增加及企業併購形成。例如目前日本瑞薩電子,是由 NEC、日立製作所、三菱電機半導體部門整合而成,使企業不斷擴大。歐洲也準備提高在新一代半導體領域的市占率,日本則打算在國內建立先進半導體廠。這些情況都顯示全世界對半導體供應鏈可能斷鏈風險的憂心,也顯示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開始步入擴張期,結果是好是壞,有待後續觀察。
----
dw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遠距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60分鐘》節目的訪問昨天播出。在採訪中主持人史塔兒(Lesley Stahl)問: 芯片都在亞洲製造?”
劉德音回答說:“我理解他們的疑慮。而且與在亞洲或不在亞洲無關,因為無論生產地點在哪裡,都會出現消失,因為這是新冠疫情的關係。”
主持人追問:“但英特爾的基辛辛酸鈉供應鏈有必要再平衡的問題,因為全世界有太多,如此之多的芯片在亞洲製造。”
劉德音說:「我認為美國應該追求跑贏重建,投資在研發,培養出更多博士,碩士,學士替換此一製造業,而不是移動供應鏈,那樣做成本太高,不俱生產力,會減緩 創新,因為-大家緊守自己的技術,放棄全球合作。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TSMC) (2330.TW), expects to be able to catch up with the "minimum requirement" of customer demand for auto chips by the end of June, its chairman told U.S. broadcaster CB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