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聽說的 vs 親歷的;《台灣電影愛與死》及其它

約3周前, Kawase先生請我吃鍋貼,他說,此次訪台回日本之前,還想與我再聚會一談。
剛剛,他email約我。
我告訴他,"沒問題,我們2日晚一起晚餐。"並告訴他,前幾天與鄭炯明醫師等人聊天,才知道知名影評人 鄭秉泓是他的公子,參考:
(鄭秉泓文章列表| 鳴人堂鄭秉泓,高雄人,寫影評,策劃影展,也在大學教電影,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
其實,鄭醫師對其兒子深情的介紹,應該參考莊紫蓉女士訪問他的紀錄:《文學台灣 106 (2018夏) 文學的追尋,生命的凝視 下》 頁179~205

Kawase先生是台灣電影放映史的專家,每年又發行《台灣電影》,當然應該認識寫《台灣電影愛與死》的作者。


有意思的是,Kawase先生的回信是他與吳念真先生在吳家客廳的兩張合照。
我笑說,我的資訊是"聽說的",而他的是"親歷的"。
然而,也許有天,"聽說的"可變成" 親歷的"。


*****
1978,劉森堯學長跟我講(英國Colchester), 他老弟等人志在開家出版社兼書店。八零年代末,我經常去書林買藝術領域的書。書價常達數千元,老闆有個性,堅持發票開成兩三張,他說,那有書花數千元的。。。前幾年,我必須從頭累計購書金額,因為電腦沒以前資料;又,老闆們多經商成功,店面都是年輕的工讀女生,。。。幸好他們不忘舊愛,還出版寫電影系列叢書。
鄭先生前幾天談到他公子的大著,我當然要買來翻翻。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