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近期調查也發現了類似的關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2019年5月發表的一篇由白重恩、謝長泰和宋錚撰寫的論文指出,中國私營公司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從當地政府領導獲得特殊交易,從而使他們要麼能夠打破正常規定,要麼獲得更有利的資源渠道。他們發現,擁有更強政治關係的私營公司能取得更快速的增長,並且更易獲得銀行貸款。
打擊腐敗的行動可能也在以更為不易察覺的方式在削弱經濟增長。長期以來,學者們都強調指出,在提升公共收入和增長的各種不同地方性舉措中,中國的官僚模式是如何促進了競爭和試驗,直接影響到地方官員的政績。成功的試驗包括中國的經濟特區,政府中的不同派別都能夠以特區為由推行他們的政策,並隨後推廣至全國範圍。允許一定數額的賄賂以及可帶來非稅收收入的創意,比如建設許可費,能讓地方官員與增長存在直接利害關係,並削弱他們對改革的抵觸程度。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洪源遠(Yuen Yuen Ang)在2017年發表在Regulation and Governance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這種中國官僚體制的「特許經營」模式。她還指出,許多在反腐行動中落網的地方官員在倒台前都被認為表現出色。在《南韓時報》(Korea Times) 10月份的一篇社論中,洪源遠說,她即將發表的對市委書記職業生涯進行的研究顯示,因腐敗指控而倒台的市委書記中有40%在過去五年中得到了提拔。
通過如此有效地摧毀相互競爭的派係,並重新調整地方官員的激勵措施,使其不與增長和創業精神掛鉤,而是轉為與嚴格遵守北京方面的指示掛鉤,習近平政府可能也無意中削弱了前習近平體制的一大優勢:創造力。
此前不受約束的地方官員也製造了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過度投資和鬆懈的環境監管。在應對這些問題方面,習近平政府的措施一直很有效。然而,代價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缺乏運行良好的市場和公平的法庭來幫助最好的公司獲得資金、挑戰不公平的監管和抵禦具掠奪性的國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
一個非常清廉的中國官僚體制帶來的問題可能與其解決的問題一樣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