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Management 管理學新生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洗產地」

 

動態消息貼文

真的要小心「洗產地」這一件事情,就像石破今天在跟日本在野黨黨魁們說的一樣「川普不喜歡被批評」當然,如果他今天訂了中國的 54% 的關稅,結果發現台灣幫中國開後門,會發生什麼事,可想而知。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於台灣的影響,目前看到的研究報導都只是幾個產業很大方向的討論,還沒有關於民生和其他產業的討論。
我做國際貿易15年了,白手起家,我賣台灣貨,也賣中國貨,我的貨賣到世界五大洲,說起貿易只是略懂,畢竟很多獨佔市場,沒關係我怎麼也打不進,只能什麼好賣,我賣什麼,也因此培養了我對國際市場的敏銳度才能求生存。
全世界的買家心態都一樣,挑「便宜」的買。
很現實的,台灣能賣給其他國家的只有「晶片」相關產品/半成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是中國工廠獨霸,整個供應鏈和加工鏈都在園區裡,去看過就懂;「民生用品」市場也是中國製獨霸,模具費超便宜。
亞馬遜滿是中國賣家,1688也有國際版,在台灣有蝦皮。
我也努力想要賣過台灣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和「民生用品」,廠商會自己寄目錄拜託我們幫忙賣,但是論性價比都會輸給中國製,連在台灣自己都賣不動,後來那些產品都消失了。
其實「快時尚」不是只有在服裝產業,「消費性電子產品」和「民生用品」早就是相同概念,用3年就算久了,產品品質不用很好,再買新的就好,全世界的消費者都一樣,也讓中國製的便宜貨可以銷至世界,光是美國的食衣住行各產業也是滿滿的中國貨和集運倉。
中國的物流公司很厲害,透過亞馬遜,化整為零,包稅包郵,送貨上門,歐美各國都可以配合,讓中國便宜貨從各個毛細孔入侵歐美市場,在台灣做一樣事情的叫做蝦皮。
因為中國的資金無法自由流到其他國家,所以很多台商在越南,其實是幫中國工廠打工洗產地,看來川普也知道這件事,所以對越南課了重稅。
其實很多中國製產品,也是透過台灣洗產地貼牌再出口給歐美,台商是回台開生產工廠?還是貼牌作業員?
台灣的傳統產業和工具機現在很慘,我們在國內外都沒有賣除了「晶片」相關以外的台灣製產品,台灣工廠都沒訂單了,其他傳統產業和上下游的工具機怎麼會好?
現在川普對中國製和越南製課重稅,已經聽聞有中國和越南的船運暫停出口,因為一開船就賠錢,也有的正在海上面臨美國買家殺價,不然退運回來賠更多。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90%的訂單押在1~2間美國客戶,美國是消費大國,每次訂單量都很大,早期台商只要做到1~2間美國客戶,全家吃飽,訂單幾十年穩定,其實很多也是洗中國製去美國。
川普改變了世界貿易幾十年來的慣性,但是美國的製造業並不完整,很多產品還是依賴進口,川普的關稅政策到底是會刺激製造業回流,還是造成通膨物價上漲,有待觀察。
不過,就台灣而言,我覺得中國減少銷往美國的產品,這些「大量低價」的產品一定會想盡辦法銷往台灣來,尤其是「蝦皮」已經是中國完美銷貨渠道的現況下。
其他半導體、汽車產業,我碰不到的領域我不懂,我只說我熟悉的「消費性電子、民生用品」在川普的關稅政策之下,我覺得台灣政府應該做的事:
這是「大量低價」中國商品進入台灣的渠道,中國補助這些中國人買台灣身分證,甚至提供免費辦公室在蝦皮開店創業,對台灣合法繳稅經營請員工的中小企業影響甚大,這是為中國開後門,是不公平的競爭!
要進中國製產品可以,但是必須通過台灣的國家標準認證,才能上架販售,減少中國劣質產品,也保護遵守法規的台灣貿易商,歐美也是透過法規保護國內產業。
常聽聞業內有廠商付幾十萬通過認證,卻被其他商家/中國賣家盜用認證號碼刊登在網路上銷售,而且賣的更便宜,甚至是不一樣的產品,如果要提告,受害廠商還要自己蒐證和舉證損失,造成守規矩的賣家只能忍氣吞聲甚至倒閉,網路平台收了手續費,卻不用負責。
過去台灣製造的認證浮濫發放,甚至是保護特定產業,應該要嚴格審定,而且協助廠商取得國際認證,打進國際市場。
我人微言輕,這是我能觀察到的事以及建言,跟大家分享。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