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和AMD宣布了一項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合作,
將共同建設運行AMD處理器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 這是對行業領導者輝達迄今為止最直接的挑戰之一。
AI算力這個戰場,基本上就是一場你來我往、目不暇給的快節奏攻防戰。
誰知道,話音未落,蘇媽就直接回敬了一記重拳,重新把牌局攪得天翻地覆。
現在的牌局是:Nvidia擁有部分OpenAI的私募股權,而OpenAI即將擁有AMD的上市公司股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十分溫馨。
我們先看看AMD與OpenAI這份合作的核心細節:
1. 天文數字的算力承諾: OpenAI承諾未來將部署高達6吉瓦(Gigawatts)的AMD GPU,首批1吉瓦的下一代MI450將於2026下半年上線。這是一個足以撼動業界的龐大規模。
2. 激進的股權激勵: AMD向OpenAI發行認股權證,允許其在達成特定里程碑後,以幾乎為零的成本($0.01美元/股),獲得最多1.6億股(約10%)的AMD股票。而部分認股權證的行使,與AMD的股價掛鉤——最終一批需要AMD股價達到600美元才能完全兌現!
3. 劍指Nvidia的霸權: 此舉不僅確保了OpenAI的供應鏈安全,更是給予了AMD最強的市場背書,讓AMD不致於太過落後。
這份合約的設計,將一個純粹的買賣關係,升級為一個利益高度捆綁的命運共同體。
關於Nvidia和OpenAI之前的合作,我已經解釋過,為何我不認為是個「左手交右手」的遊戲。
主要原因,是其本質更像是一場相對傳統的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式戰略投資。
整個邏輯是這樣的:
- Nvidia(供應商)拿出真金白銀或等價資源,投資入股尚未上市的OpenAI(客戶)。
- Nvidia得到的是極具價值、但流動性差的OpenAI私募股權。這是一筆著眼於未來的長期投資,賭的是OpenAI最終能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 OpenAI則獲得了急需的資金和算力,再用這些資源去購買Nvidia的晶片。
這條邏輯鏈是通順且合理的。供應商看好客戶的未來,於是投資它,幫助它成長,最終客戶的成功會讓供應商的股權投資獲得豐厚回報。
但相比之下,這次AMD宣稱這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營收,但這筆營收的來源,卻充滿了「左手倒右手」的金融藝術。
邏輯是這樣的:
1. AMD(供應商)並不是拿出真金白銀,而是「印股票」——發行認股權證給OpenAI(客戶)。
2. OpenAI得到的是極具價值、且未來可以在公開市場變現的AMD上市公司股票。最關鍵的一點是:OpenAI可以拿著這些認股權證或未來到手的股票,去找私人信貸基金或銀行進行抵押融資,換取現金。
3. 然後,OpenAI拿著這些錢(部分可能就來自於抵押AMD股票換來的資金),回過頭來向AMD支付採購晶片的費用。
4. 最終,AMD的財報上出現了亮眼的「數十億美元」營收。
在這場交易中,AMD實質上是透過稀釋自身股權的方式,變相地為OpenAI提供了購買自家產品的資金。
和上次交易最大不同的是,Nvidia是拿到了OpenAI的股權,整件事合情合理。但這次恰恰相反,是AMD送股權給OpenAI,讓後者買自己的芯片。
這並不是說這場交易不好,我會說是AMD必需的操作。
面對Nvidia的一浪浪的攻勢,AMD必須拿出更激進、更具創造性的方案,才能說服市場和最重要的客戶,將賭注押在自己身上。
那個「股價達到600美元」的條款,更是將這場捆綁推向了極致。它等於是告訴OpenAI:「幫我把股價推上去,你手裡的認股權證就會價值連城。」這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買賣,進入了共同「市值管理」的領域。
坦白說,這種操作的充滿金融工程色彩,但這又如何?
市場買單了。
在當今的資本遊戲裡,一筆交易的結構是否「純正」或許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否創造出市場願意相信的敘事,能否撬動更大的生態系。
在這場AI的終極牌局中,傳統的價值創造與高明的金融煉金術之間的界線,可能早已模糊不清。
只要音樂還在播放,這就是一場成功的表演。
- K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