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 管理學新生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蘋論:開除黨籍不適當 沒有經過民意洗禮的政黨,怎麼可以指導、命令有民意基礎的立委服從黨的領導?
蘋論:開除黨籍不適當
2015年07月17日
國民黨整肅黨紀,開除5名頗有名氣的黨員,理由包括無法容忍「打著藍旗反藍旗」這類中共用語,讓人傻眼。不過想想這也是一中各表:一中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都使用相同框架,「打著XX反XX」;各表是國民黨表藍旗,共產黨表紅旗。
國民黨在黨國體制的醬缸裡浸泡太久,始終認為黨籍立委和議員是黨的禁臠,必須惟黨命是從,當一個忠心耿耿表決機器,尤其不分區立委的合法性來源是黨的提名,更須以黨意馬首是瞻。如有獨立見解,和黨中央少數領導人牴觸,就有被掃地出門的風險。換句話說,民代是否該有獨立行使職權的權力?如何在服從黨意和意志獨立之間權衡,在台灣相當困難,因為國民黨還沒有轉型完成,黨國體制的慣性和殘留還在作祟。
其他民主國家黨意對民代沒有那麼強大的約束力,更重要的是民代為了服務選區及獨立表達意見,往往不理會黨的約束;例如美國沒有不分區國會議員,政黨對黨員的約束力相對微弱。此外,美國國會議員對職務的認知是:他們的議事與表決是表達選區多數選民的見解與利益,優先性超過政黨;政黨領袖的政策及特殊利益團體的要求,議員往往加以忽視,特別是政黨與利益團體的欲求,違反民眾意志時。這個原則不只國民黨經常冒犯,民進黨也不時祭出黨紀強制其民代遵從黨意,也是民進黨國民黨化的現象之一。
國民黨開除在媒體上攻訐國民黨的黨員適當嗎?民主政黨很少開除人,任由黨員自由來去,在外批評黨也無所謂,屬言論自由範圍。國民黨的作風顯示其列寧式威權政黨的胎記,還沒消退乾淨。
議員民意高過黨
修憲議題上,也該討論政黨與黨籍國會議員間的關係。如果要強調議員個人的獨立特質,可以廢除不分區立委,減少黨對議員的干預。
如果議員全部都由選舉產生,其民意正當性高過政黨,沒有經過民意洗禮的政黨,怎麼可以指導、命令有民意基礎的立委服從黨的領導?邏輯不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